第71章 下乡收宝(1 / 2)

和司马玮初次见面,韩朴就觉出来对方豪爽,并没有因为对方脸上那道瘆人的刀疤而有任何的犹豫。

何况,他现在是真的缺钱,500万虽然不是很多,可现在的他还真的拿不出来。

而司马玮很仗义,当场就拿出了一半,说是入股,而且说以后开店的一切事务他都不参与,就吃股份分红。

其实要开一间古玩店的店面,各种手续还是很繁琐的。

韩朴对古玩鉴赏这一块当之无愧是无人能比,但却是一个半路出家的,对于古玩界里的一些道道儿全然不知。

好在有胖吴和瘦尤两人在,这两人在洛水市的古玩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那可是老油条中的老油条,有他们俩去跑各种手续,去做各种准备,韩朴根本不用操心。

胖吴和瘦尤这俩货也是铁了心要跟韩朴混出个人样来,所以,他们俩也拿出了自己的存款甚至是借了一笔钱,各自凑了50万,一共是100万入股韩朴的古玩店。

最后,韩朴的古玩店最初的股份构成就分成了四份,韩朴500万是大股东,司马玮出资400万,是二股东,胖吴和瘦尤各自50万是三股东和四股东。

古玩店的架构虽然已经完成,但因为古玩店重新装修,办理执照等手续,还需要联系货源等等杂事,想要马上开业是不太现实的,按照胖吴和瘦尤两个人的估计,至少还要等半年左右才行,这其中就属装修需要的时间长。

韩朴不可能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无所事事,跟司马玮胖吴瘦尤商量了一下之后,决定分兵两路,一路是胖吴和瘦尤两人在洛水市筹备四人古玩店的事宜,而韩朴和司马玮两人则去周边山村下乡收宝,也就是去偏远的山区收遗落民间的古董老物件。

其实,早在二十多年前,随着国内经济大潮的开放,古玩界也开始兴盛起来,不少古董贩子会到些农村地区捡漏,毕竟农村的老百姓不懂古董,往往几百块几千块就会把祖传下来的好东西卖给那些古董贩子。

按照关启生的说法,当年关启生和韩朴的母亲关启月就是跟着他的姥爷走南闯北干的这一行。

可随着古玩界日益庞大,网络信息化的日益普遍,想再到农村找一些老物件捡漏,可是越来越难了,所以,韩朴和司马玮才会将目标选择在更加偏远的山区。

目标定下之后,韩朴和司马玮两人准备了一番,还特意买了一辆适合山区开行的厢式二手货车,就出了洛水市。

他们的目标是山区,因此周边的郊区农村根本不会考虑,直接上高速向北走,进了山,走了一百多公里之后才下了高速,沿着乡间公路向着山区更深处前进。

按照两个老古董贩子胖吴和瘦尤的建议,在距离洛水市二百多公里的大麦山区深处,会有意外收获。

毕竟,曾经在两千多年前,广袤的大麦山区是曾经鲜虞、戎狄、白狄等蛮族部落活跃的区域,甚至更在战国时期,在这里曾经建立过一个可以抗衡战国七雄的强大国家,中山国。

大麦山脉相对于其他地方更加的闭塞,山岭纵横地势复杂,人烟更是稀少,往往上百里都见不到一个村庄,就算是想捡漏的古董贩子也极少会到这样的地方来收货。

韩朴和司马玮两人反正无所事事,就当是游山玩水了,一路开车过来,倒是彼此之间亲近了很多。

韩朴并不知道司马玮的真实身份,只知道司马玮是南国某省某市走出来的一个买卖人,这些年什么生意都做过,甚至还做过游走的货郎,也曾经试着收过一些古董,但眼光不行,被骗了几次之后就放弃了。

也正因为如此,别看司马玮才三十多岁,但是社会经验极其丰富,为人豪爽健谈,谈论起天南海北的风土人情,甚至还会使用当地的一些方言模仿得惟妙惟肖,这一路上倒是给韩朴增添了不少的见识。

“小寒,再向前开,还有十多里就有一个村庄,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叫长岭村,村子里原本是世代打猎的,后来保护生态环境后,很多人被迫去了城里打工,结果留下的大部分都是老幼妇孺了。”

司马玮指着前方越来越崎岖的山路说道。

韩朴跟着胖吴瘦尤他们一样叫司马玮外号“马尾”,而司马玮也很快给韩朴取了个外号,叫“小寒”。

“哦,马尾,你来过啊?”

“来过,好些年了。”

司马玮的脸上露出了回忆的神色,不知道想到了些什么。

韩朴并不是那种八卦的人,看司马玮并没有要详细说的意思,也就不多追问。

“那你说那个村子里,能有好物件吗?”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需要你这个专家去村子里看看才行。”

两人一边说着,车子绕过了一道山梁,就看到了依山而建的长岭村。

长岭村的村子并不大,山坡上上下下能有一百多个院落,也就说有一百多户人家,充其量能有四五百人的样子。

当韩朴开着车进了村子,看到村口的小广场上坐着二十多个老人,老人有男有女,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