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测慢慢在百姓之中流传,学识浅薄的百姓们知道什么叫做皇帝,也知道什么叫做天子,而他们的天子——
是不被上天承认的天子,而皇太女才是上天喜爱的天女。
百姓们只记得最直观的感受,记得让这场大干旱没有死太多人的,是皇太女殿下。
前世这一场地龙翻身毁掉了小部分皇宫殿宇,死亡百姓在万数以上。
而这一次有了王宝钏的提前告知,李玉婧也早早就准备好了一切,死亡百姓从万数降至两千多。
虽未能力挽狂澜,但已是她们所能尽的全力了。
李释被这一场地龙翻身吓得又“病”了,他的诸位爱妃随侍床旁。
李玉婧则再度代理监国,带领朝臣积极赈灾、救治百姓。
因着一些官员也同样受了伤,人手不足的情况下,皇太女殿下将自己的女官们穿插到赈灾队伍中,代领受伤官员职务。
而王家中唯一没有官职在身的王银钏,组织了长安城的女眷募捐,加赠了一份赈灾物资。
城外绣着“长安娘子”的旗帜高高飞扬,温暖着受灾百姓们的心。
听闻长安城女子们襄助,各地女子纷纷解囊相助,源源不断的物资,从别的城池运送到长安城来,发放给灾民。
一直忙活到八月初,灾民们才算是初步安置完毕。
倒塌的房屋宇舍,预计要修到年底,才差不多能修完。
那些当初受了伤的官员们,也养得差不多了,他们回到了岗位上,那些女官们便只能重回东宫,将自己已经做熟了的事情放回去。
李释在宫中“病”得几乎乐不思蜀,李玉婧也不便打扰自己父皇,于是继续监国。
赈灾的事情,只剩下修缮房屋便可圆满完成。
李玉婧便安排那些刚回到朝堂上的、受伤官员去做这件事,正好大部分都是不怎么重要的官职,属于不上朝也不会有人在意的那种。
李玉婧耐心的等着,先后办成了增加善堂数量,与开放边疆互市两件事。
然后终于等来了,那批负责修缮房屋的官员们的巨大纰漏——
为了能多出人手,去赶建宫中的新宫殿,百姓们的房屋与之相比起来,似乎并不重要。
于是在百姓们的房屋修整完的半个月里,接连发生了两起倒塌事故。
幸而无人死亡,只有一个百姓受了些伤。
皇太女殿下因此震怒,当朝问责那些官员的顶头上司。
甚至还头一次甩了折子,气得脸色青白。
她直接将那些官员罢免了官职,利落的将之前待过这些位置的女官们提了上来。
哪怕诸位大臣再想说一句“于礼不合”,看着皇太女殿下的脸色,愣是没有一个人敢开口触她的霉头,这个处理结果便这样稀里糊涂的定了下来。
直到那些女官穿着新发的朝服和诸位朝臣站在了一起,他们这才反应过来,这是真的被殿下插了一波女官进来?
但事实已定,由不得他们不承认,于是女官们被男官员集体排斥。
不过早已心有准备的女官们并不在意,她们如饥似渴的吸收着从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
等下朝之后回到东宫,再各种讨论一番自己今日的收获。
眼看着这一年剩下的最后一个月,快要平稳无事的结束了,一位来自江南的学子击响了御前鸣冤鼓!
四十大板结束后,还剩下半条命的学子眼含热泪,在这位皇太女面前,状告江南秋闱有人欺上瞒下、徇私舞弊、买卖试题!
而负责今年秋闱的大臣,乃当朝吏部尚书!
这位吏部尚书,正是上蹿下跳着要李释过继宗室子的领头人。
哪怕现在李玉婧代为监国,他也常常对李玉婧不假辞色,一副不看好她登基的样子。
李玉婧当然知道对方私下里在筹谋着什么,也知道自己那位父皇对于她的示弱正犹豫不决、没下定决心要不要干掉她。
既然这一次机会正好,犯到了她的手里,那她就不会再给他起来的机会!
既然有这个胆量敢朝着秋闱下手,那就要做好会被砍手的觉悟!
李玉婧微微一笑,觉得自己那位父皇也是时候可以退位为太上皇,好好享受一番众美环绕的好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