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上闹了,现在等安歌说完她才冷了一声的汗。
儿子好不容易考上举人,要是京中传出他夜探女人楼下的流言,那他的官还要不要做了?
想到这里,她猛地回头给身后的小厮一脚。
“你这个死奴才,叫你不看清楚!你大爷是那种半夜出去闲逛的人吗?”
小厮“哎呦”、“哎哟”的直叫唤,却又不敢躲避温夫人的责骂。
安歌笑眯眯的看着她们灰头土脸的离去,嘴里还颇损的喊道:“若是温夫人下次不分青红皂白的来我府上兴师问罪,那我可委屈的要去刑部击鼓了!”
温夫人正走下台阶,听到这话踉跄了几步,幸好身边的丫头婆子扶着才没有摔倒。
送走了讨嫌的人,小莲又带了不好的消息回来。
她一大早便去方掌柜那买笔墨,路上听到文人闲言碎语,处处都在谈论安歌以势欺人。
“先生,坊间传你瞧不起画画本的,还说您嫉妒有才之人!他们真是胡说八道,明明我们先生的才华琼华无人可比!”
安歌一听就知道是谁在胡说八道,她叹了一口气道:“我还以为那个渔鼓会收敛一点,没想到他恼羞成怒,竟然编排这些话。”
“可不是嘛!小花给我的那些画本都看过了,都是先生您在凉城那画的,这个渔鼓分明是仗着山高水远,把您的才华占为己有!”
“假的成不了真,真的变不了假。”
安歌无所谓,她有才华在手,还怕比不过他人?
“你明天带些东西给方掌柜,让他的铺子也卖画本子。”
“先生?”小莲惊喜,“您又要画新的画本子了?”
“恩。”
安歌转身回了书房,她摊开纸墨,思考半晌,随后提笔而作。
中华上下五千年,何愁挑不出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安歌挑了《梁祝》的故事,她将故事背景顺着这个时代改了一下,随后在两人身份差别上加强了刻画。
梁祝的故事本身就有魅力,安歌对这个故事记忆深刻,再复述一遍也能将细节描述的淋漓尽致,等她画完,屋外的天已经暗了。
安歌放下笔墨,旁边磨墨的小花已经哭成了泪人。
“小……小姐……”小花抽抽搭搭,“我看您画的……哭的……停不下来了!”
安歌安抚的递过去手绢,她第一次看这故事的时候,也是哭的喘不过气。
经典之所以会成为经典,必定有它的过人之处!
等出了书房,安歌见到了这些日子都没怎么见到的翠儿。
翠儿比安歌还小,跟着安歌后就没再吃过苦,如今小姑娘身上也有了些肉,个子也抽条拔高了些。
安歌原先带着她识字认字好让她能有些事做,但小姑娘志趣明显不在这,学了两天书就还给安歌了。
看着她眼睛亮亮的带着安歌往餐桌走,安歌就知道这丫头定有惊喜等着自己。
等到了餐桌前,安歌有些讶然,满满一桌子的好菜简直是要亮瞎安歌的眼。
厨娘站在旁边,瞧见安歌来忙夸翠儿:“这些可都是翠儿小姐做的,翠儿小姐人聪明的很,食谱同她说一遍就知道了,做出来的菜色香味俱全,连我多年的厨艺都比不过她!”
翠儿红透了脸,但一双眼仍旧殷勤的看着安歌,示意她尝一尝。
安歌拿起筷子夹了一块鱼肉尝了尝,眼神顿时亮了。
“翠儿,真好吃啊!”
闻言小莲他们也拿起筷子吃上一口菜,眼神里充斥着惊奇。
没想到人姑娘模样小,做出来的菜实在是惊艳。
安歌派去照顾翠儿的小丫鬟小莲也夸赞道:“二爷知道翠儿小姐喜欢厨艺,还叫我带了些食谱过来,这些食谱说一遍给翠儿小姐听她就会做了!”
小莲恍然大悟:“怪不得你那阵子老是叫我给你读食谱。”
翠儿笑的甜甜的,指着餐桌上几道样式新的菜示意。
安歌更是大喜过望,她大脑里记着食谱,可奈何一双手实在下不了厨房,既然翠儿有如此手艺,那岂能埋没?
“翠儿,你很喜欢下厨?”
翠儿连连点头,她飞快的做着手势示意道:我本来很迷茫自己喜欢做什么,现在我终于找到了!
小莲却皱了眉道:“可是翠儿,以后做厨娘岂不是太……”
她话里有话没说出来,他们这里的每个人都是从穷困的日子里跳出来的,再做厨娘,在小莲看来根本是往回跳的路。
“若非喜欢,翠儿怎么能坚持下来?再说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翠儿有这手艺和对厨艺的热爱,保不齐以后能成为餐饮业一代大师!”安歌开口替翠儿说话,在她看来,喜欢才是坚持的基础。
小莲见安歌这么说了,便对翠儿说道:“那你以后有不认识的食谱,尽管来找我!”
翠儿连连点头。
安歌却凑到翠儿身边轻声对她说道:“我这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