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华州驿站(1 / 3)

明月满长安 洋芋箜饭 4652 字 2023-01-24

长安城已经封锁了五天,今日终于解封。

不论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成群结队的穿出坊门,进入街市,西市损毁的商铺已经修缮完毕,重新开始营业。

皇帝诏书已经在各处张贴,并遣使送往各处。

有识字者高声朗读朝廷诏书,顿时吸引了众多百姓围观。听到朝廷宣布已经抓到了刺杀武元衡和裴度的全部凶手时,无不拍手称快,读诏书者继续往下读,当读到刺客是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指使的之后,无不义愤填膺,纷纷高喊打倒藩镇。毕竟,长安城的不少百姓是从建中年间的兵变中活下来的,对于这种与朝廷对抗的节度使没有什么好感。

继续往下读,诏书说朝廷严厉谴责成德镇的龌龊行为,并将在朝围观的王氏族人全部罢官,并流放边远州县时,百姓无不高声叫好。

诏书言简意赅,读诏书的人抑扬顿挫,声音清朗,继续往后读下去。

诏书很快就读完,这时一个魁梧大汉喊道:“读书人,老子没听得明白,朝廷是啥子个意思啊?”

读诏书的人看了眼大汉,虽然不悦,但还是解释道:“朝廷的意思就是严厉批评成德逆贼的倒行逆施,然后为了避免战祸祸及百姓,就不出兵讨伐成德了,让承德节度使自行来长安请罪。”

“妈拉个巴子,意思就是只打雷不下雨了嗦。”汉子骂骂咧咧说道:“把老子关在长安城这么多天,害得我都没能及时返回成都,结果只是动动嘴皮子。”

“这位巴蜀来的仁兄,慎言,这里是长安,不是成都。”旁边有人提醒大汉。

大汉满不在乎,大声说道:“怕个锤子,老子就说说而已,又没有干出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难道还把老子抓起来不成。”

“让开让开。”这时一队金吾卫甲士往这边走了过来,大汉见状,赶紧闭嘴,悄悄往人群堆里挤了挤。

金吾卫甲士很快来到张榜的地方,为首一人取出一张新的文书,将文书粘贴上,也不说话,看了一眼巴蜀来的壮汉后,转身就走。

壮汉见金吾卫甲士看过来,本能的缩了缩脖子,见甲士走开,又重新变成雄赳赳气昂昂的巴蜀好汉,引得周边人群发出一阵嘘声。

“读书人,新张贴的是什么?你给大伙念念呗。”有人高声对之前读诏书的年轻人大声喊道。

“好说好说。”读书人笑着回答一声,然后开始读文书。

新文书是京兆府发布的官文,文书称,此番共计擒获刺客五十七人,经朝廷审讯后,刺客对刺杀一事供认无误,京兆府奉朝廷旨意,将于三日后会同刑部、大理寺将刺客全部斩首示众。

刺客伏法,众人大喜。

“这还差不多,自古以来、杀人偿命,何况是朝廷宰相被杀。”大汉兴奋的说道,

对于长安百姓来说,居住在长安,自然是要比居住在其他地方要有优越感的,大唐的荣耀已经深深的烙印在大家的心里,宰相被刺,虽说与老百姓没有什么关系,但对于长安的居民来说,这简直是不可理喻,居然有人赶在大唐的心脏刺杀当朝宰辅,这不是在大唐的脸面上狠狠的扇耳光吗?

如今得知朝廷要将刺客明正典刑,自然是欢欣鼓舞,觉得大唐的脸面还在。

华州驿,在华州城外官道附近。

华州驿站很大,也很出名,华州驿站是长安通往潼关、洛阳等地的必经通道。

这一日,武翊黄带着两名大理评事、两名主簿、一名司务风尘仆仆的穿过潼关,终于在夜幕时分赶到华州驿站,同行司务上门敲开驿站大门,很快在侍者的引领下牵马进入驿站内。

因武翊黄是六品上的大理司直,又是京官,侍者将众人引入驿站内后,很殷勤的给众人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饭,并将几人的马匹牵去马厩喂养马料。

“武大人,这里已经是华州了,最多再有一日,咱们就可以赶回长安了。”评事黄白笑道。

闻言,几名大理寺官吏无不点头称是,武翊黄也是一笑,说道:“”是啊,经过数日跋涉,终于是赶到华州,不过这一路走来,颇不顺利,大大耽误了我等的行程。”

另一名评事云晖说道:“”武大人,我等已穿过进入华州境内,应该没有贼人阻道了吧,毕竟咱们已经进入京兆府境内,贼人恐不敢坠入华州来。”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武翊黄正色说道:“诸位,咱们还是小心为上,切不可在最后关头翻了跟斗。只有到了长安城,咱们才是真正的完成此次的任务。”

几人闻言,点头称是。众人不再多说话,埋头吃饭,经过几日的跋涉,为了躲避刺客的围追,几人昼伏夜行,也着实没有好好的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菜。

原来,武翊黄一行在河阴与李素一别后,赶路奔向长安,但出城不足十里,便遇到了刺客阻道,幸得武翊黄武艺高强,提前发现了刺客的存在,及时提醒了同行之人,否则众人大意之下,怕是要出现伤亡。

刺客见众人有了戒备,试探性刺杀了一次,被武翊黄一招击退之后,刺客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