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裴度拜相(1 / 3)

明月满长安 洋芋箜饭 4751 字 2023-01-24

离开武府,杜宪祥不敢怠慢分毫,急忙将所得线索禀报京兆府尹裴武。

京兆府尹裴武又第一时间赶往大理寺和刑部。

今日是大朝,李纯早早的起了床。

李纯昨夜和裴度长谈后,回宫便睡了一个好觉,今天的李纯,只觉神清气爽。

在王守澄看来,圣人又成了那个威震四海、德泽九州的圣人,一言一行又恢复了往日的从容与自信。

今日,劫后余生的御史中丞裴度上朝了。

裴度伤势未复,改骑马为乘轿,轿夫是李纯所派内侍,直接将裴度抬到了大明宫含光殿殿门口。

裴度下轿,整了整仪容,在众多朝臣的瞩目下踏进含光殿。

李纯还没有到殿,殿中当值御史正在纠察大臣仪容,维护殿中秩序。裴度的到来,立即引起不小的轰动,相熟的大臣纷纷与裴度打招呼,不熟的也纷纷跟随自家大人拱手作揖,裴度也都一一微笑颔首。

当值御史不但未斥责,反而纷纷围到裴度身边。

“圣人到!”

内宦的声音尖细,很有穿透力,殿内众臣纷纷回到自己的位置。

李纯龙行虎步,很快稳坐龙椅,众臣山呼毕,便开始了今天的朝议。

朝议开始后,李纯首先正式宣布了武元衡遇刺身亡,朝廷已严令有司严加搜捕刺客。李纯再次强调,任何官员均不得藏匿刺客,否则,一经发现,诛连九族。

朝臣虽早知武元衡遇刺身亡一事,但此刻由圣人亲口宣布,仍觉脊背生寒。

有朝臣更是义愤填膺,当场表达对刺客行径的无尽唾弃。

当值御史及时制止朝廷的骚动。李纯不为所动,继续颁布旨意,对武元衡的一生进行盖棺定论,诏书用辞极尽奢华,对武元衡的一生进行高度赞扬,最后更是追赠武元衡司徒,赐谥号忠愍。

按李纯原意是要赠武元衡为颖川王,恢复其先祖的爵位,但政事堂多数宰相认为,武氏家族后裔不可封王,李纯也只能作罢。

同时。李纯下诏,令京兆尹裴武监护武元衡丧事,皇长子李恒任吊祭賜帽使。

紧接着,李纯颁布诏书,任命朝议郎、署理御史中丞、兼刑部侍郎、飞骑尉、赐紫金鱼袋裴度为朝请大夫、署理刑部侍郎、中书门下同平章事,接替武元衡的职事。

任命裴度为相,在朝堂上并未引起太大的波动,一来裴度资历已够,二来裴度出身闻喜东眷房,本身人脉足够,三来裴度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

但对于任裴度接替武元衡职事,却让大臣内心起了波澜。

裴度本身就是坚定的削藩派,长期担任武元衡助手。如今伤势未愈,就接替武元衡职事,这是李纯给大臣给出的明确信号。

此次暗杀事件,明眼人都可以看出,谁主张武力削藩,谁就是刺客的刺杀对象。

武元衡身死,主战派核心缺失,确实让大多数朝臣丧失了对抗藩镇的信心。同时,自古以来,不畏死的大臣并非没有,但绝不会人人都是,因此,大臣们也就更是打定主意不再强行削藩。

诸多大臣以为,此次暗杀事件后,李纯也极有可能会打消武力削藩的念头。即使未打消,至少也会暂时终止武力削藩的计划。

殊不知,时隔两天,李纯便下令裴度接掌武元衡的全部职事,这自然也表明李纯不但要继续实施武力削藩的大计,而且是让裴度总理。

自从李纯在杜黄裳等贤相辅佐下,国力日盛,之前又在武元衡辅佐下,平定西川等节度使叛乱,李纯威严日盛,此刻任命裴度为相,也就没有大臣当面反对,虽然任裴度为相一事并未事先和政事堂商议。

裴度并未推辞,向李纯深深一拜后,欣然领旨。

接下来,由刑部尚书张弘靖出面启奏,将杜宪祥在武府发现的线索禀明李纯,并提出,刺客极有可能是成德节度使王成宗派出。

“王承宗又要反吗?”李纯听完张弘靖的禀报后,勃然大怒。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五年前,成德节度使王士真死,王承宗矫诏自领留后,并请求册封节度使,朝廷不许,王承宗反,朝廷出兵六道讨伐王成宗,历经一年,耗费钱粮无数,也未能击败王承宗。最后,朝廷不得不册封王承宗为节度使,王承宗得节度使后,也就顺势归降朝廷。

见天子发怒,新鲜出炉的宰相裴度出班启奏:“禀圣人,成德拥兵十万,不臣之心昭然,武相国在时,成德就多次上书诋毁武相国。如今,武相国遇刺,成德极有可能就是刺客的幕后主使者。淮西、成德、淄青三镇向来同气连枝,如今朝廷正对淮西用兵,成德、淄青难免生出唇亡齿寒之感,三镇派出刺客行龌龊之事,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禀圣人,裴相所言有理,除了三镇外,他人无必要也无胆量,敢行刺当朝宰相,三镇之内,朝廷正与淮西交战,淮西欲要改变战局,企图通过铤而走险行刺宰相,虽是妄想,可能性极大,但自从去年,朝廷发兵淮西以来,淮西已被围水泄不通,其在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