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已经日上三竿,宿醉醒来简直头疼欲裂。
江明不知道自己昨天是怎么回来的,来到大唐第一次喝酒,而且还断片了。
院子里江皓和杜青长剑飞舞,互相喂招。
“哥你醒了?”
看见江明出来,二人同时收了长剑,江皓问候了一句,杜青则是微微躬身施礼。
杜青话不多,与活泼的杜芸可谓天壤之别。为此还被江皓戏称“闷葫芦”,经常找他切磋。
拿着猪鬃毛做的牙刷沾了点牙粉刷了牙。牙刷和牙粉刚刚兴起不久,牙刷的材料为木柄和猪鬃毛,其形制与现代牙刷无异,甚至更具艺术感。而牙粉的成分则是松脂和茯苓,清洁效果不错,当然,这个没办法跟现代牙膏比,江明记得牙膏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而提取硬脂酸目前还有点麻烦,暂时不用考虑了。
院子里的小工坊已经建好了,一丈见方的小屋子,里面用粘土和青砖砌了两个熔炉,烟囱通往屋外,每个熔炉还搭配了一个手摇鼓风车。还做了一个工作台,江海买回来的煤炭已经堆放进去。
眼下烧制玻璃的条件已经具备,江明就着小菜喝了点稀粥,便带着江海去找材料。
玻璃的主要材料是石英砂,为了更好的烧制还要向原材料里添加助溶剂和澄清剂,若是做有色玻璃还需要着色剂。
助溶剂可以降低玻璃的粘稠度,一般使用纯碱比较好,然而这个时代蒸饼发面都还不会使用纯碱,故而纯碱暂时不好找,故而只能用石灰石。
而澄清剂则可以减少气泡,一般是用氧化坤,氧化锑和硝化盐以及硫酸盐。前面的东西现在都不好找,好在硫酸盐这时候倒是常见,在药店里被用作药材。
石英砂在河床上随处可见,而后门便是曲江,沿着岸边总能找到。不过想大量收集这就要下点功夫了。
“哥,你捡石头干嘛?”
看着江明在河床边上挑挑拣拣,时不时的往背篓里扔些略显通透的石头,一脸不解。
“别问,照着我挑选的样子捡。”
江明不做过多解释,只告诉他根据自己的样品挑拣。
石英石和石英砂本身同一种东西,只是由于水流的冲击,石英石相互碰撞掉下来的碎块便是石英砂。江明挑拣的都是看起来杂质比较少的。
两人挑挑拣拣了大半个时辰,小背篓渐渐的满了起来。
“回去吧。”
江明站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江海把背篓背上。
回到院中的小工坊,叫江海把背篓卸下来。拿来锤子让江海把石英石砸成小块。
江明自己拿过石臼把砸碎的石英石再次舂成粉末。石英石原料越细越容易烧融。
看看砸了有一斤的样子叫停江海,换成石灰石继续砸。
石灰石作为助溶剂和芒硝作为澄清剂一样,并不需要很多,与石英砂大概占比1%。
接下来就是过筛,把颗粒大的筛选出来下次再粉碎。过筛的石英砂粉末称重配比,混合均匀后装入陶瓷坩埚。
将煤炭砸成拇指大小的颗粒放入熔炉开始生火。
一盏茶的时间,浓烟过后,炉子里的部分煤炭开始慢慢变得通红,江明知道煤炭已经点着了。
煤炭在这个时候已经把人民发现并利用,不过由于是地表发现的煤炭,浓烟比较大,而且容易中毒。
故而这时的人只用来做饭,和铁匠铺里打铁才用到。
这时的人们可不敢用来做取暖的炉火,毕竟已经有很多血的教训。
看着开始燃烧的煤炭,江明用火钳把坩埚放入炉子中。然后在坩埚的边上填了些煤炭。
江海在一旁摇着鼓风机,随着大量的空气流入炉膛,煤炭开始加速燃烧,不到一盏茶的时间便全部烧的通红,江明再次添加泡过水的煤炭,直至与坩埚齐平。
“哥,你把煤炭弄湿了怎么烧火?”
看着江明的骚操作,江海大为焦急,废了半天劲才把煤炭烧着。
“煤炭泡了水会烧的更旺。”
江明只能这样跟他解释,不然告诉他水汽跟碳在高温下会生成氢气他也不懂,还要问。
经过半个时辰,中途还把顺子叫来替换江海操作鼓风机。小小的坩埚中已经变得通红,看样子是石英砂开始融化了。
江明再次添加泡过水的煤炭催促两人继续加大风速,经过一个时辰的努力,坩埚里的石英砂终于变成了粘稠的物体。
江明用瓷棒捅了一下,比麦芽糖还粘,看来还没有达到澄清阶段。
玻璃澄清阶段需要的温度在1400-1500摄氏度。而煤炭在正常情况下燃烧的最高温度只有1200度。
通过鼓风机不停的吹入大量的空气,可以使温度提高到1700度。不过以江明现有的条件能达到1500度估计已经是极限了。
随着江海和顺子不停的摇着鼓风机,以及漫长的等待中。黏稠的玻璃液愈发的明亮,江明知道已经开始进入澄清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