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的话对柳自清的冲击颇大,虽然他不是完全赞同周平的观点,可是那句“谁又关注过落榜的人呢”,击中了他的心理。是啊,世人都关注成功者,却一直没有人关注失败者。难道是他们不优秀吗?
据后世《哈佛中国史——宋的转型》统计1106年州试录取率为3%,1190年下降为1.3%,到13世纪仅为1%。这还只是州试(解试),不包括后面的省试,殿试(殿试后期只排名,不淘汰)。
这也是北宋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落榜士子投奔西夏的事,其中张元最为出名,后官居西夏宰相。
作为同样是失败者的柳自清,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如果不是因为家境殷实,他自己都不知道在什么!同样的,他也知道当年的同窗家境一般的就是为了支撑一个读书人科举,最后沦落到卖房田卖房。
古代的读书科举,对于一般的小民。其实更似一种豪赌,赢则一飞冲天从此跻身仕族,输则家道中落。
宋代的举人不像明清一样,有全家免税的优惠,有人献地来投。明清考中举人,从此就生活无忧。宋代的举人资格有期限,而且只免一人赋税,数目有限。
之后两人又探讨了一些其他学问,不出意外的除了算术其他方面周平都被彻底碾压。
周平这才说明自己的来意,希望柳自清能收下苏长兴。
便和柳自清说了苏长兴的情况,也坦言自己在经史方面已经没有什么可教的了。
柳自清从刚才的探讨中自己知道,这位南瓦义塾的周夫子在经史方面确实一般,精通术。
周平最近已经察觉出来,苏长兴的学习,领悟能力的确出众。自己除了在数学,科学方面可以教授以外,其他方面自己已经力不从心了。
既然教不了,那就为他找一个合适的先生,总不能误人子弟啊。而这柳自清就是周平为苏长兴选定的。
经过今天的交谈,周平可以肯定,柳自清是一个合格的先生。不仅仅是学问,更在于品格。
今天的周平是刻意强调的落榜人员,以此来看他是否具有同情心。
柳自清没有直接给答复,只是让周平抽时间将苏长兴带来看看再决定。
趁着第二天的休沐,周平带着苏长兴来到了柳自清的院子。
来的路上周平便将柳自清的情况向苏长兴说了一些,并且告诉他柳自清以后可能就是他的先生,还让他不要管束脩,只管学习就好。
因为之前周平和苏长兴也谈过关于转学的事,苏长兴自是知道这件事的,但是却没有想到周平的动作这么快。
二人提着肉干。开门的是一个老年仆人。报上名字后被直接领到了昨天的会客厅。原来
自昨天周平走后柳自清便吩咐了下来,以后周平来了,直接带到会客室等候。
一会的功夫,柳自清便走了出来,身后跟着一个少年,正是昨天给周平开门的少年。今天的柳自清穿着一身藏青色的儒服,一副严厉先生的模样。
周平行礼道:“柳夫子好,这就是我昨天说的苏长兴。”
“长兴,快来见过柳夫子。”转身吩咐苏长兴。
”学生苏长兴,拜见夫子”苏长兴躬身作揖。
“不着急,是否入得我门下,还得看你自己!”柳自清说道。
“这是犬子柳如风。”指了指身后的少年介绍道。
“柳如风见过周夫子”少年上前行礼道。
随后柳自清便开始考较起来苏长兴的学问,分别抽取了《诗经》,《中庸》和《大学》中的几段。苏长兴除《中庸》没有学过答不上来其余都答了出来。最后还考了数术,这个自然不在话下,周平这个21世纪的人教出来的学生数学再输给古代,那就丢死人了。
柳自清没有说话,只是让柳如风带着苏长兴参观一下私塾。
待二人离开后,柳自清突然问道:“他是你的?”
“学生,他是我的学生!”周平郑重的说道。周平明白他的意思,但在周平的心中“学生”两个字的分量也是同样重。
柳自清看着眼前这个离经叛道的人,不由的肃然起敬。
“你这的束脩,怎么算?能不能便宜点”周平语出惊人的问道。
柳自清一瞬间的敬意一下子就冲散了,世上竟有如此的俗人,读书的束脩也要如同那大街上的小民一样讲价吗?
“一年五两,不议价”柳自清冷声道。
周平掏出了五两银子,放于桌上说:“我希望你能告诉他,因为看他资质好,可以暂免束脩”
其实现在的周平不是在乎自己的五两银子,因为现在的周平已经是妥妥的小富翁一个。当掉纸币的银子还有900多两,每月邮局的份钱也会准时送过来,在现代没有做到的事来到古代竟然稀里糊涂的做到了。
柳自清感觉有点头疼,越来越看不懂面前的这个家伙了。唯利是图是他?斤斤计较是他?离经叛道是他?关爱学生是他?哪个才是真正的他,或是哪个也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