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说,不由得悲从中来。也许,他小时候最喜欢吃的,就是妈妈做的肉糜。可是,他永远也吃不到了。想必他的母亲也和父亲一样,被自己的叔父长狄杀了吧!伯益不由得又想起了姑莱王后对自己的百般宠爱。母后现在怎么样了呢?父王的病情没有恶化吧?娇儿回到偃城了吗?一股浓浓的思乡之情堵在胸口,让伯益感到一种说不出的酸楚。
不行,我一定要找到九尾狐,尽快回家!想及此,伯益不由得站了起来。
将军虽然被一个喷嚏喷出老远,但因为身子轻,且又落在厚厚的枯叶上,丝毫没有受伤。他从地上爬起来,仰望着防风,由衷地感叹道:“我的老天,这才是巨人啊!”他对于防风来说,小得就如同蚂蚁一样,他的感叹防风自然也听不到。
“喂,我说将军,”吉光凑到小人跟前道,“我们要走了,你也不可能再回菌人山,不如跟我们一起走吧?”他见这小人如此有趣,便想带上他,在路上当个开心果。而且,这个小人虽然脾气古怪,但也还算得上正人君子,值得信任。
将军本来就打算跟伯益他们走,这时却露出一副勉为其难的样子,叹了口气,道:“现在也只好如此了。”
月亮如银盘一般挂在树梢,照得鹿台山亮如白昼。大家整理行囊,钻进了大筐。大块头防风挑起它,向伯益指示的方向走去。防风吃饱睡足,精力旺盛,健步如飞。
皎洁的月光下,一个巨大的身影在山林间穿梭,惊起了一片归巢的山鸟。
众人出了鹿台山,便按原计划绕开三苗的国都龙城,朝着西南方向进发。虽说伯益他们都坐在大筐里,却也是一路颠簸,非常辛苦。不过,好在有了菌人将军,不时弄些笑料出来,因此也并不感到寂寞。伯益后来才知道,将军没有其他的名字,他一生下来就是将军,在菌人国所有人都叫他将军,于是也就一直以将军相称。
这位将军,不仅性格古怪、极为自尊,而且骄傲自大、喜欢吹牛,他自吹自擂的本事简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据他说,有一次他随国王外出打猎,遇见了一只大虎,别的兵士吓得掉头就跑,他却单枪匹马迎了上去,一箭把大虎的牙全都射掉了。那大虎也不是吃素的,张开大嘴,一口就把他吞了。可是,大虎没了牙不能嚼,便直接吞到了肚里。他到了虎腹,并没有死,而是掏出腰中宝剑一阵乱剌,结果在虎肚子上刺了一个洞钻了出来,那大虎也因此一命呜呼,虎头给大王制了宝座,虎皮则给众妃们做了皮衣,虎肉分割后运回菌人国,全国老幼吃了半个月才吃完。
对于将军的信口开河,伯益总是笑而倾听,而吉光却故意诘难:“据我所知,鹿台山附近并没有大虎,你是去哪里杀的虎?”
不料,将军连眼睛也不眨,张嘴便说:“现在自然没有,因为都被我杀光了,以前有很多。你也不想想,鹿台山为何没鹿,自然是被大虎吃光了。”吉光竟被他说得无言以对。
伯益后来才知道,菌人一族原生于大荒之东的海岛上,后来逐渐分散,有一支迁居到鹿台山,想必在漫漫迁徙途中曾遇到过大虎,并且伤了许多人,于是大虎之害便成了这个民族永远的记忆,杀大虎便成了全族英雄的标志。
伯益按照菌人国老巫祝的叮嘱,每日一换药,毒汁很快便被清除干净伤口也开始逐渐愈合。这一日晌午,他们寻到一处水潭,正准备捉两只大型动物来做午餐,却听到远处传来惨烈的嘶鸣声。那声音高亢而嘹亮,震动山峦。紧随其后,一声声的嘶鸣此起彼伏,仿佛有千军万马一般。
“是象,大象的叫声,”吉光兴奋地叫道,“我们已经到巴山了。”伯益曾听风大师说过,巴山多象,为兽之极大者,以野果野菜为食,食量极大,日食四百斗,耳大如扇,有长鼻,可喷水拔木,大者牙长一丈,性妒而骄,不易畜,极护子。
这时,天狼也兴奋道:“好极,妙极,咱们有象肉吃了。”说着,不由得吧唧起嘴来。
将军在一旁不屑道:“瞧你们那没见过世面的样子,想当年我曾为大王捕过一条百丈长的大鱼,那才叫美味呢,全国人吃了一年。”
摇光也听不下去了,冷嘲热讽道:“是啊,我们都是没见过世面的,哪有将军大人见多识广啊。”
说话间,防风已经挑着众人来到一处山崖。崖高不过数丈,下面一马平川,绿草如菌。崖脚下有一条大河,宽十丈,崖上的潭水哗哗流入河中,形成了一个大瀑布,甚是壮观。在河对岸,有数十头大象正在饮水嬉戏,显得优哉游哉。
调皮的小象吸了满满一鼻子水,向母亲喷去,象妈妈并不理会,只轻轻地用鼻子摩擦着小象的背。象爸爸却看不过去了,要教训一下淘气的儿子,也吸满了水喷向儿子,象爸爸的水太猛了,小象被冲得趔趣了一下,差一点摔倒。正当象爸爸得意之时,象妈妈却用鼻子打了它的背一下,埋怨它不知轻重。
伯益看到崖下的情形,不由得赞叹道:“真是江山如画,好一幅群象饮水图。”
将军却在一旁嘲讽道:“可惜它们却不曾想到,对岸有一群家伙正准备吃它们的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