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三章 主考官王拱辰(3 / 3)

宰执大宋 会元 4459 字 2017-05-14

章华美,很多时候还是可以一用的。不过王拱辰还是对古文比较有认同感。而“太学体”是一种过于追求辞藻华美,过于显摆遣词造句,以致有些走入歧途,王拱辰觉得是不那么可取的。

这番回答倒是让官家赵祯频频点头。

本来赵祯认为王拱辰的为人在德行上是有些瑕疵的,没想到他虽然和欧阳修的关系很僵,对他提倡的古文倒是评价颇为中肯,不禁对他好感大增,觉得王拱辰的品性现在确实好很多了。

王拱辰见官家赞同他的对“太学体”和古文的看法,到了评卷时,自然也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他在官家那里对“太学体”有些批判,若是评卷时却依旧以“太学体”为准,便有些说一套做一套的嫌疑了,所以王拱辰自然而然的提出了“太学体”和古文没有区别,只以文采和内容论,不关文体的阅卷标准。

王拱辰之所以这么做,说到底还是跟性格有关。他为人冲和,这是比较好听的说法,说得比较难听点就是比较圆滑,谁都不想得罪,没有太大的担当。

若是欧阳修主考的话,想要肃清“太学体”的话,便绝对不会采取折中的办法,一定会采取坚决的办法,把这“太学体”坚决打压下去。

而王拱辰虽然也看出官家对“太学体”有些反感,但是他没有那个魄力,将“太学体”一扫而空。毕竟,如今“太学体”是应试文章的主流,有无数文采斐然的考生用“太学体”应试,若是把“太学体”一刀切,全部不取的话,怕是王拱辰很有可能被那些士子们集体围攻。

王拱辰实在没有那么大的胆量招惹那么多的士子,再说他又不是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一举“太学体”,让古文大炽,完全是为他人做嫁衣,他自然不会去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