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上的百姓没想到这个海岛头目居然还是他们的漳州老乡,顿时感觉亲近起来。
“将军是从哪里来,可打算在铜山常驻?”
“你们不怕本将军吗?本将军在你们眼里是海盗吧?”马三宝戏谑地问道。
“将军说的哪里话,若是天下海盗都如将军这般,草民倒希望这天下到处都是海盗。”
马三宝虽然对林三枪要求的军纪一直都在认真遵守,但是从心里还是不理解的,当兵的哪有这么老实的。
可是看到百姓对他这个海盗头目的看法,这一刻他一下子就明白了大哥要求军纪的作用。
民心有时候就隐藏在百姓的观感当中,他的水师上岛之后并未给当地百姓做过任何事,可是百姓却对他们有这么高的评价。
可见百姓对军队的要求多么的低,但凡官府少盘剥一点儿,百姓也不会被逼到造反的地步。
“不出意外的话,我军会在岛上驻扎一段时间,至于驻扎多长时间本将军也不确定。不过老乡若是有什么特产出售,可以送到我军军营,我军一定给予最公道的价钱采购。”
“那敢情好了,不知将军可收鱼?”
马三宝一想,很快就有大量的百姓跨过海峡登岛,需要大量的食物,在海边最便宜的食物的就海里的鱼肉。
“你们等本将军的通知,用不了多少天在,我军就会大量采购鱼肉,你们捕捞多少我军就收多少。
我军的收购价是四文一斤,不过每斤需要交一文钱的鱼税,若是乡亲们对这个价钱满意,以后捕捞上来的鱼我军只要质量合格,我军全包了。”
马三宝观察过岛上百姓的小渔船,这些百姓并不是以船为生的疍户,他们的船要比疍户的船小很多,而且也没有船帆,这样的小船注定不能到远海打鱼,获得的鱼获也不会太多。
“不知将军对鱼有什么要求?”
“单条鱼的重量不能小于一斤。”
马三宝也不明白林三枪为何会这样规定,大一点儿小一点儿又有什么不同。
好在如今海上捕鱼技术落后,海里的鱼类资源丰厚,只要肯吃苦,捕捞上来的海鱼个头也不会小。
因此这个要求对于疍户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而且疍户以水为家,知道不能竭泽而渔,捕捞上来的小鱼都会被疍户放回海中。
可是对于铜山这些半耕半农的百姓来说这个要求就有些高了,他们没有专业的捕鱼渔船,也没有疍户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捕鱼技术。
只能在靠近岸边的海上进行捕捞,能捕捞多少全凭天意,因此马三宝提出这个要求后,岛上百姓明显失望了许多。
不过好歹也算一份收入,只要林家军能够公平买卖,即使收购条件苛刻一些,百姓也能接受。
五天后,从漳州引导过来的流民陆续在舢板的摆渡下登上铜山。
岛上的渔民的鱼获也开始源源不断地送到林家军的军营当中,流民感觉自己就像做梦一般,登岛前一天还在为能不能吃一顿饱饭而发愁,登岛之后竟然吃上了一辈子都吃不上几回的鱼肉。
这个消息闭塞的时代,这些生活在离海边只有几十里远的百姓,根本就不知道在大海里鱼肉是比粮食还要便宜的存在。
这些移民经过短暂的训练,重新进行编组之后,便会分批送到东番岛进行伐木垦殖。
林家军的第一步计划是在今年一年的时间里向东番岛移民两万户,近十万人口。
这么多的人口不仅仅考验林家军民政的治理能力,同时也在考验着林家军的危机处理能力。
这么多百姓移民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必然与原住民生番发生剧烈的冲突,如何在确保百姓的安全的前提下,还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屯垦,并将生番压制住,非常考验官员的危机应变能力。
————————
在第一批移民全部登上东番岛开始伐木建造营地的时候,移民的动静终于惊动了在森林深处的生番。
这些生番以猎杀岛上特有的梅花鹿与采集植物果实为生,森林就是生番赖以生存的家园,现在突然来一批不速之客,打破了他们平静的生活,生番们如何能干!
生番经年累月狩猎总结出的经验让他们对于战争有着天生的敏感度,这些手持着木棍、石斧的生番采用分割包围的方法,突然袭击了林家军最外围的一个百户垦殖点儿。
负责民政的屯田官立刻下令所有的妇孺进入村寨躲避,所有青壮在训练官的指挥下把守寨墙,迎击前来进攻的生番。
与此同时,村寨中点燃了传递信息的烟火,浓烟滚滚能够传出几十里远,在东番岛移民屯田总民政官这里,林三枪与石世彦也在第一时间便接到了生番来袭的消息。
随着一道道的命令下达,林三枪命令所有的屯田百户在出事的百户附近集结,先不要急着给出事的百户解围。
要探查清楚来了多少人,武器装备怎么样,若是有可能,还是尽量活捉,现在到处都缺人手。
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