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废除徭役(1 / 2)

海寇的逆袭 半世漂泊 2393 字 2023-01-14

有了可以分封到海外这个利益,众人心里有了底,对于石世彦提出的所有人都按照土地纳税的建议也不再那么抵触,而是具体商议起该如何征税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土地不被兼并。

黄文宣发现这个石世彦将来肯定是自己的劲敌,这个人一点儿都不简单,敢于提出这样的建议,不是没有城府,就是所图甚大。

“子才既然提出了新的征税方式,可有具体的方略?”

石世彦抬头与林三枪的目光对上,林三枪轻轻点点头,有了林三枪的暗示,石世彦放下心来。

“黄镇抚!国家征税的目的是通过征税用来养兵、养官、修河、救灾等各种消耗,国家的财源越丰富,国家的财政就越宽裕。

因此土地税收也是一样,天下的土地是个定数,有定数的土地能够创造的税收也一定是有定数的。

如何将这有定数的土地税收全部收上来,而且还要用最低的成本收上来,就是国家最应该考虑的问题。

若是一地有土地一万亩,定税一千石,征税的成本就需要八百石,那么这个税就没有征收的必要。

现如今的征税制度是以地契为征税依据,这本来是一个很不错的征税方式,然而地方上征税使用的胥吏差役在征税过程中使用了各种见不得光的手段。

这让百姓的负担超过了实际税赋额度的一倍、甚至是几倍,这样的征税方式白白肥了地方官吏,骂名却留给了国家。

老百姓不会认为是地方官吏的手段,而是认为这是朝廷要收这么多税,想要制定一个既能减轻百姓负担,又能提高国家税收的征税制度非常的不容易。

不过将军说的不错,任何的特权时间一长绝对会走样,所以在源头上就必须把特权按住,以前那种免税的特权一律不能有。

你功劳大,国家可以根据你的功劳进行赏赐,却不能成为你免税的理由,想要买地就要交税,同样的道理,想要开铺子做生意,同样也要交税。

如何能让百姓主动交税才是我们这些指定规则的人应该考虑的问题,要用一种百姓不敢损失的方式让百姓心甘情愿的交税。”

“哪有人愿意从自己的口袋里往外掏钱的,子才这种想法不得不说是异想天开,民心似铁、官法如炉,若是没有雷霆手段,百姓怎能心甘情愿交税。”

“黄镇抚!话虽如此,不过在下却认为肯定是有办法的,不然也不会出现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这样的场面。

就看我们如何取得百姓的信任,在下虽然在林家寨时间不长,不过林家寨征收鱼税的办法非常值得借鉴。

想来我林家寨卖鱼买货,那就要交鱼税,整个过程中并未出现强迫百姓交税的场面,疍户也非常乐意这样的交税方式。”

“鱼税这种方式现在能够推行,那是因为收鱼的是我林家军,若是这鱼不是我林家军收的,还能这么容易征税吗?

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压了一文钱的价而已,就这样咱林家军给出的价钱也远比疍户将鱼卖到潮州码头更划算。”

“话虽如此,道理却不相同,若是为了压低价格,直接三文钱收鱼便是了,何必要四文钱收鱼,再扣一文交税。

算下来这鱼税的额度可不低,足足有两成半都交了税,若不是用这样的税收方式,直接向百姓征收两成半的税,百姓怎么会愿意。

有了这个先例,将来我林家军不再收购疍户手里的鱼,也能够很容易的在疍户手中收到鱼税,当然做为收税者,我林家军有责任保证疍户的利益。”

林三枪知道这一轮的辩论石世彦获得了优势,再继续辩论下去,双方的面子都不会好看。

“两位说的都有道理,不过税收的制定关乎我林家军的未来,不可不慎,依咱看来田税的征收与徭役挂钩,以后取消徭役,以雇佣的形式进行公共建设。

若是不交税,那就出工做徭役,直到将拖欠的赋税补齐,与徭役相比,老百姓更愿意交税。”

黄文宣、石世彦与张慎远几乎同时喊道:“将军不可,若是取消徭役,每年修河修路的工程谁来完成,全部雇佣要花费多少钱粮?”

“你们光想着国家雇佣劳工受到的损失,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因为征发劳役导致的百姓破产,这些破产的百姓不但不能给国家带来税收,还会给国家带来负担。

老百姓对国家的贡献是赋税,而不是给国家当奴隶,想要奴隶国家就该调动军队自己去抓。

身为一个国家的当家人不懂得为自己的百姓谋福利,只想着奴役自己的国民,这样的当家人就该被百姓推翻。

从现在起,你们的思维都要开始转变,不要总想着从百姓身上捞好处,老百姓身上能有多少油水,就算拼命压榨能压榨出多少。

想要获得财富要向外看,在中原到处闹饥荒,粮食就是命,可是在占城、暹罗等地粮食一年三熟,便宜的要命。

只要多生产一些丝绸、瓷器、茶叶就能换取大量的粮食回来,犯不着为了劳役将百姓逼到造反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