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评委(1 / 2)

“首先,让我们欢迎今天来此的各位评委们。

水木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庆邗。

魔都大学,文学院院长,李伯清。

著名文学者,xxx……”

评委一共六位,除去两位大学教授之外,剩下的四位也是文坛一等一的老前辈。

可能文学造诣上稍有欠缺,但资历上绝对没得说。

四位老爷子白发苍苍的坐在位子上,满脸的高傲,一副超凡出尘的模样。

那眼神,那姿态,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什么大领导出来呢。

但事实就是,他们是当初最早成立青棕奖的奠基人之一。

说好听一点叫奠基人,不好听的其实就是……跟着打酱油。

当初他们那一代文豪辈出,相比较之下,这四位只能说是一般般吧。

之所以现在能坐在这,自然是因为当初那些牛皮都挂了。

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只要活的够久,熬死那些厉害的,你就是最厉害的了。

而肉眼可见的,评委席上直接分化为两个阵营。

李伯清与身旁的张庆邗简单的交流着学校之间的近况。

而那四个老爷子则是气定神闲坐在位子上,谁也不搭理谁。

简单的介绍过后,主持人也是迅速进行下一阶段。

“接下来进入青棕奖作品评选环节,根据第一二阶段的评选,最后入围的作品一共有三部。

第一部作品,文协现任会长,郭玉林先生的《山那头的少女》。

第二部作品……”

座位上的学生们听得那话,差点没打瞌睡。

因为这什么三部作品,基本上没有例外,都是写关于八九十年代的华夏乡村生活。

评委席上,李伯清听着上面主持人细致的介绍,眉头一皱。

平平无奇,这就是给他的唯一感受。

平平无奇自然不是指文章的内容,能够参选青棕奖,并且进入这一轮的作品,那文章内容自然无可挑剔,但问题是……

文章的主题。

“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这个老样子,难怪如今华夏文坛越发凋零。”李伯清忍不住叹气道。

在他身旁的张庆邗赶紧小声道:“伯清,慎言。”

随后,张庆邗的目光朝着一旁的四个老爷子看去,随后低语。

“有些事情,大家心知肚明即可,千万不可再如此鲁莽行事。”

闻声,李伯清稍稍收敛脾气,冷哼一声没有说话。

这也让张庆邗忍不住摇摇头。

其实他的想法跟李伯清一样,对于如今文坛的一些现象同样看不惯。

但看不惯,只能是看不惯。

他能改变什么吗?

李伯清能改变什么吗?

不能!

文坛如今排资论辈的情况,不时片刻就能改变的,因为这是长久以来的积病。

与其改变,倒不如直接……

而如今文坛分为两大派,一派就是以四位老爷子为首的保守派。

他们一直坚持所谓传统文学,对于网络文学,甚至于一些通俗文都是保持鄙夷的姿态。

在他们看来,只有传统文学那才是文学。

其他的,都不过是皮毛而已,哗众取宠。

而这也是如今文坛大部分的人的想法。

只有一小部分如李伯清这样的人,试图改变文坛的旧氛围,只是效果惨淡。

大家都不知道问题所在吗?

答案很简单,知道,但是不愿意说。

像张庆邗,他知道文坛的不堪,但为了保全自身,他选择互不相帮。

而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明知如此,还选择去从大流……如郭玉林便是其中的典型。

至于原因,自然是他们也想成为如四位老爷子一般的掌权人。

现在郭玉林还站在参赛人一栏,但若干年后,坐在评委席上的就是他了。

这叫什么?这就是华夏自古以来的传承之道。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与李伯清二人满脸阴沉不同,那四个老头子都是笑呵呵的看着台上的评价。

不时点点头,表露出赞赏。

很显然,他们对于这种传统的文学作品有着别样的喜爱。

这才是真正的文学,这才有资格获得青棕奖才是!

“接下来请各位评委进行点评。”

经过一段介绍后,话筒递交给了评委席上的几人。

第一位身材略显臃肿的胖老头接过话筒,一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乍一看仿佛一尊弥勒一般。

笑容满面,一脸的慈祥。

“作为华夏文坛的老人,我很荣幸能够担任此次青棕奖的评选。

风雨十数载,在我的眼中,他就像是我的孩子一样,从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