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夏帝的雄心(1 / 3)

王者大统 觅忘尘 4297 字 2023-01-13

京都,大殿。

“启禀大帝!”御史大夫房开龄走出,作揖道:“臣,刚得知时下局势,太衍,完全丧失了抵抗夏军的态势,节节败退,被迫求助于临安,可,刚与我大秦一战还未恢复元气的临安,已有险象环生之势。”

不少文官武将闻言,心生诧异,不禁暗道,夏国,不愧是夏国。

秦曌眸光平静道:“临安,虽国力深厚,在我大秦之上,可之前一战,早已伤及了元气,动摇了国之根基,此时,又面对那有着列国之最的夏军,败,是迟早的事。”

“臣也如此以为,而眼下,夏帝,对东华动兵了。”说到此处,房开龄看了看秦曌的神情,思索道。

众人眸光闪烁,这是要以一国之力而战天下?同时鞭挞数国…这让众人咋舌。

夏帝,不仅野心很大,也是自信的离谱啊!

当然,以夏帝国的国力,足以支撑夏帝的雄心。

秦曌闻言,手指一顿,眸光看去,沉吟了片刻,话锋一转道:“丞相,应该已快到了吧。”

“已到上和。”房开龄回道。

秦曌沉思良久,手指轻轻的摩着衣袖,又道:“夏帝,也已得知了与我大秦之约。”

大秦与夏,联手称帝,对于夏国,无疑是雪中送炭、如虎添翼,而秦国…这般殚精竭虑,自然也有秦国想要达到的目的。

只因为,国夫人与长公子,至今仍旧流落在外。

“此举,必能迎回国夫人及长公子。”房开龄开口道:“国夫人,流落异国他乡很多年了,是时候该回来了。”

“想要顺利归秦,难度很大。”秦曌思虑万千道。这让众人神情一僵,心有不解,可见大帝的神情,又隐隐意识到了一丝不妙,“大帝之意,此事,恐会节外生枝?”

秦曌沉吟道:“今,我大秦,与夏联手,二帝同辉,虽有钳制天下之举,亦有亡列国而取列土之意,我大秦如此,夏亦如此,夏帝必然深知此理,而国夫人及长公子,对我大秦不可估量,犹以长公子为最,夏帝,作为夏帝国的掌权者,不会不明白此中之理。”

“这…”房开龄语气一顿。

他自然明白其中的含义,长公子对于大秦,终究有着非凡的含义,而夏帝,手握权柄数十载,又岂会看不出这般浅显的道理。

只要夏国拿住了国夫人与长公子,就可或多或少的遏制大秦帝国,也可以此要挟大秦。

届时,将受制于人。

想通了这一点,众人眸光微凝,心头暗凛。而在武将之列,武安君白柯,看了看王台,有话要说。

“武安君何在。”秦曌看向他。

“臣在。”白柯走出。

“武安君,即率兵马赴禹,时刻做好寡人诏令的准备,届时,只待时机已到,迎回国夫人。”秦曌看着他。

“诺!”白柯抱手。

众人眸光闪烁,平静的看着这一幕,流落异国他乡多年的国夫人与长公子,终于要回来了么…

“大帝。”这时,御史大夫房开龄再道:“列王,多次致以国书,时下仍旧不绝,且,多为请我大秦出兵,联手而制夏,对此,是否要回函?”

“回函…”秦曌沉吟了片刻,道:“我大秦,与列伐交,损失惨重,已伤国之根本,而大夏帝国,乃列国之最,无论国力与威望,皆在我大秦之上,秦所不能及也,恐难如列王之意而匹夏,以此明诏天下,我大秦,与大夏帝国,二帝同心,秦夏之约,深厚而永固。余者,不予理睬。”

“臣明白了。”房开龄作揖。

一时间,一位位武将,先后离开了大殿,只剩下秦曌一人,看着空荡荡的大殿,沉思许久。

“夏统领。”秦曌忽然道。

话落,一位身披甲胄的身影,腰挂一柄秦剑,不知何时来到了大殿内,他,正是秦锐士统领,夏功。

也是当今天下,仅次于三位天人以下的第一大宗师。

“将此密函,交予二人。”秦曌拿起两份密函,上面写有两个人的名字,都是这天下响当当的一号人物。

夏功看了看上面的名字,眼神平静,迈步离开了这里。

……

武安君府。

“你,这是要领兵去了?”闻人云宜看着他。

“接瑶丫头回京。”白柯回应。看着她走来,沉吟了下,道:“先生,与我一起?”

“或许同路,也不一定。”闻人云宜步子停了下,这时,她似想到了什么,眸子若有所思,迟疑道:“她现在,虽流落在外,可说到底,终归是秦帝国的国夫人,也是最有望成为帝后人选的第一夫人,你仍如此称呼,恐予外人面前不适。”

看了看他,似有提醒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