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曌?二年春,新年首日。
一轮红日东升,在这本该喜庆的时日,可有一件事却如同风暴一般,席卷整个京都城。
昨夜秦王遇刺一事,以迅而不及掩耳之势,传遍了整座京都。
秦人皆已知晓大王遇刺,险些命丧于成婚之礼,
这使得满城之人为之震怒。
在昨夜黄昏,乃大王成婚之礼,本该天下瞩目…何曾想竟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若刺客真的得逞,这对于大秦而言,无疑是最残酷的后果,很可能会面临分崩离析的局面。
甚至于出现灭国之灾。
此举,彻底激起了民愤,在诸国使节的暂居之所,无数秦人围绕在庭院周围,
都在破口大骂,砸门,扔菜叶子。
而此时的庭院内,诸国使节早已慌了神,
忐忑不安,心神不定。
自从昨夜秦王遇袭,这一夜都过去了几个时辰,可诸国使节无一人入睡,也不敢睡。
因为使节们都知晓,秦王于成婚之礼遇刺,实难想象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事情。
尤其对于他们这些来自周、庆、齐三国的使节,京都,已然成为了风雨之地。
多停留片刻,就会多一分威胁。
煎熬了一整夜,不仅是不敢睡,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是为了清晨开启城门时…及早离开京都。
哪曾想外面全是秦人,围得水泄不通,更有铺天盖地的发霉菜叶子被扔进来。
当然,若他们一心想走,仅凭这些黎民百姓是拦不住他们的,
最关键之处…是因为外面有官府的人。
不是不想离开京都,而是连这座庭院都出不去。
“现在可如何是好?!秦王遇刺,再留下去…这是会出事的。”苟言笑左右促步,坐立不安。
“外面除了秦人,还有廷尉府之人…我们连门都出不去,又如何能够离开。”道岸然开口。
相比于焦急的众人,他则要冷静不少,但并不是真的冷静,而是在压制内心的局促。
似早已料到会有这一切。
上官浩见此眉心一凝,忍不住开口质问:“道岸然,昨夜那些刺客,是不是你周王朝之人?”
“本使不明白齐使何意。”道岸然自不会承认。
“何意?你我自知。”上官浩轻呵,也没再继续说下去,彼此心知肚明。
那些刺客定然与周王朝脱不了干系,不过,这并不是他该关心的。
“大人,官府来人。”一人来到这里,眸光看向诸国使节开口。
“来得好快。”三人神情微变,一股不好的预感浮上心头,彼此对视一眼脸色凝重。
可如今身在秦国的京都,即使猜到了一些,也无能为力。
只能寄希望于不是他们想的那样。
“周王朝、庆王朝、齐王朝,诸国使节何在?”此时一道声音响起。
随之而来的,还有一行身穿官服之人。
“阁下是?”三人见此,心头一沉,这样的服饰有些像是…
“我乃大秦廷尉蒙岩。”
为首之人赫然是九卿之一的廷尉,眼神扫视在场众人,道:“奉大王旨意,周、庆、齐三国与刺客苟合,配合刺客潜入京都,刺杀我王,实乃狼子野心…”
“全都拿下。”廷尉一挥手。
转眼间,诸国使节都被尽数羁押,动弹不得,
可其中…仍有人难以置信。
“廷尉大人是否误会了。”
被扣押的上官浩神色微变,连忙道:“我家长公主昨夜方与贵国秦王成婚,封为东方美人…而今齐秦联姻,廷尉为何无故扣押我等齐国使节?!”
“无故?”廷尉冷漠的扫了他一眼,“刺客剑十三化身为贵国长公主随侍,趁人不备刺杀我王,此等刺客实在该杀,而今人证物证俱在,证据确凿。”
“这不可能。”上官浩闻言厉喝,心头忍不住一颤。
长公主身边怎会有刺客?还是那有名的剑客剑十三。
“没什么不可能。”廷尉转身而回,声音冷漠:“凡诸国使节,全都带走。”
“诺!!”
……
秦王群宫,议事殿。
秦曌处理政事,而所有武将早已连夜赶赴岷山大营,各自率军出发,打诸国一个措手不及。
战场之上,时间就是生命。
只要赢了时间就是赢了一个先机,众将领深知此理。
此时,京都宫。
武瑶在照顾卧榻上的身影,东方帝凤中毒太深,方才清醒没多久。
“来,这是我让人熬的补汤,你中毒不轻,血气消耗不小。”武瑶将她扶靠在卧榻的围栏上。
东方帝凤脸颊苍白,看着眼前不过锦瑟年华的少女,眸子闪烁,伸手接过她手中的肉汤,轻声道:“谢谢姐姐。”
说着,用勺子轻抿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