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国将难;吾应作前锋(2 / 3)

王者大统 觅忘尘 4087 字 2023-01-13

他便猜到了大概。

眼神看向大王,随即心中一定,方才道:“既然古封道有东方帝凤帮助,自然用不着两万兵马,便由全景焕率领五千轻骑,一路护送东方帝凤前往古封道。”

虽然东方帝凤来自齐王朝,但他可不会全信。

“好!”东方帝凤没有多说。

她明白这五千轻骑说是护送,但实则是看管,若她有任何不对的举动,全景焕及其麾下,一定会除之而后快。

不过,她不在乎。

“劳烦了。”

穆瑰夏眼神又落在秦宪的身上,道:“既然古封道之事已解决,其余三万五千兵马,便尽数由秦宪将军率军前往,请将军牢记,闸义道乃大军之生门,同样也是死门,万不可丢失。”

“国将难,吾应作前锋。”秦宪一步迈出,神情坚定地朗声回应:“只要末将还有一口气,便死守闸义道。”

“好。”穆瑰夏点头。

不过又想到关隘的重要性,他还是有些不放心,眼神看向八大武将中的俩人,“洪虎、荒芜,你们二人一同前往,助秦宪将军严守闸义道。”

“诺!”两人当即走出。

秦曌站在后方,平静地看着穆瑰夏点将,直到所有调整完毕,他方才走出,手臂抬起手掌相对,道:“此战,关乎我大秦生死,秦国,拜托诸位了。”

“死战!”

所有武将躬身。

“寡人在后方,祝各位凯旋!”秦曌目视众人。

“大王万年、大秦万年!”

话落,一众武将相继离去,神情无比的坚定。

在场武将,都是秦人,他们生于秦国、长于秦国,也可为秦国而死。

“秦国?虎狼?”东方帝凤看着这一幕,心头一阵震撼,现在,她忽然有点明白秦国为何能霸行一方,强于诸国了。

不仅仅只是地理优势!

“哒哒…”随后她也迈步走出,刚到大帐门口,脚步停下,回眸一笑道:“秦王可别忘了,和凤之间的约定。”

“寡人一诺,千金难换!”秦曌道。

“凤相信秦王。”东方帝凤迈步离去,传回一道声音,“相处之期虽不长,但能与秦王一会,是凤之荣幸,愿今后,有缘再见。”

话落,已与全景焕一同前往古封道。

“大王…”直到众武将离开,穆瑰夏眼神看向秦曌,带有几分疑惑。

刚才众人皆在,他也不好询问。

“寡人明白你想说什么。”秦曌说着,将齐王朝传来的密函,给了他。

“齐…”穆瑰夏看着信函外面上的一个大字,眼神异样。

随即拆开密函,顿时映入眼帘,眸光不由一凝。

虽然刚才就早有猜测,但亲眼所见,验证了心中的这个想法,还是顿感震撼之色。

片刻后,他方才开口,道:“大王真决定和齐王朝依江而治?”

“不然呢。”秦曌没有回应,而是反问一句。

穆瑰夏不言。

若按信中的约定和计划而言,齐王朝不仅解决了内患,彻底稳固了东方家的王族底蕴,还兵不血刃地得到大片土地…

可谓是此战的最大获益方!

当然他也明白,仅凭秦国兵马,即便取得了此次胜利,必然也是惨胜。

可如今有了齐王朝内部的配合,不仅尽最大程度保留了秦国的实力,还能瓜分乌江以南区域…

“老臣谨遵大王安排!”穆瑰夏回应道。

“嗯。”秦曌迈步离开,口中淡淡的说道:“放心吧!终有一天,中州,只有我大秦一面旗帜。”

此话,像是一个誓言!

“唯我大秦…”穆瑰夏眼眸深处闪过一抹色彩,走在秦曌的身后,道:“老臣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希望,并不久远。”

……

京都,议事殿。

秦曌虽然离去,但朝堂依旧照常运行,朝臣之首的左相邦和御史大夫都在处理朝堂政事。

“眼下五国来犯,大战在即,军械、粮草等重要战备物资,时刻备好,若有任何突发状况,务必在第一时间运往函谷关。”

一道道命令,相继在议事殿传下!

“诺!”

所有朝臣回归职位,离开了议事殿。

相邦和御史大夫走出了大殿,眼神看着函谷关的方向,道:“按照时间来看,大王此刻应该已到了函谷关,六合决战也将来临。”

一国战五国,大秦军队的压力,可不小啊!

“我们既在后方,便是做好所有后勤。”

御史大夫看着天空,开口道:“至于前方战况…我们只得相信、也必须相信大秦的军队,相信大王,相信穆统帅,相信大秦的所有将士。”

“自然。”俩人对视一眼,相继离去。

而京都黎民虽然得知了五国合纵犯秦一事,但秦人都很安静,不愿在这关键时刻让秦国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