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卷7:面对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2 / 3)

泥石流1 真胡严 4665 字 2023-01-12

朱先进这相的农村货,他们没有这样的心思,也没有想回家的理由,毕竟这里比家里好得多,有份工作就有一切。

一时间,天天有人想着走,朱先进又要过考了!

为了帮助解决三线企业员工家属子女户口随迁的问题,鞋山湖区当区长区长荣继红到鞋山湖纺织考察。其实那时人们对个城市户口并不怎么看好,多数人都向往工干户,什么是工干户?也就是家里的人种田,也有人在单位上班拿工资,那种“家里有分田,十五能发钱”的家庭,还是十分令人向往的。

到了鞋山湖纺织厂,突然想起尹忠诚,也自然想到他写的诗,虽然是打油诗,那时他把尹忠诚的诗,读了又读,总觉得这人有思想,所以那诗,他都能背下来。

到了鞋山湖纺织厂一看,荣光荣不得不承认尹忠诚诗是何等的自信,何等的自豪。鞋湖三线厂,都上模范榜。革命三千天,青春无愧党。这首诗是对鞋山湖三线企业的真实写照,那个火红的岁月,生命和热血谱写的三线企业,还真的不简单,不寻常,不可忘却。

那个时代,那个阶下囚,竟然有如此自信。为什么?只有事业说话,鞋山湖市的三线企业在说话。

三线企业的成功,过去他了解得很少,毕竟没有主管过工业,现在当了区长,他走进去看看,对他来说,真是叹为观止。

尤其是在鞋山湖纺织厂见到朱先进,他仿佛看到了尹忠诚一样的自信,一样的坦然,一样的担当。

当时荣继红问:“朱先进,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责任制,要转型了,你们准备得怎样?”

朱先进很自然地很自信地回答:“转型工作都 准备好了,请领导放心!”

荣继红笑了笑说:“当过兵吧!有军人气质,相信你会做得更好!”

随后,朱先进领着荣继红在厂区巡视了一遍,重点看了个整体环境,棉处理、纱处理、织造车间。

荣继红看后,连说了几个好。他就对随行的部门领导说:“鞋山湖纺织不容易,赤手空拳,白手起家,有今天的发展,可见一代人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那是用青春、热血和生命写出来的。

你们看了,不仅生产好,而且环境好,园林化的工厂,每年都有义务植树,每年都有植树评奖。十年树木,要有思想有眼界才能做到,这都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推广。

还有厂区生活化,也很的特特色,四季疏菜瓜果不断,很有田园风味。

还有他们的上班时间,也很特别,早班、白班,中午不休息,下午提前一小时下班,解决了员工接小孩的矛盾,工作家庭两不务。提高了工效,也方便了员工生活。

工厂食堂上班吃饭不要钱,但中午连班不休息,提高了生活质量,方便了员工,也提高了工效。这些都是很有思想的管理,很舍得借鉴人工厂管理经验,

有思有想,不用人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掌声响起时,荣继红心里想,这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只是如今这么优秀的企业都要走向市场,他们的命运如何?他自己心里也是个大问号?就象千千万万的三线企业家属子女一样,他们的户口随迁,能改变他们的命运吗?

第二天,《鞋山湖日报》就推出了三线企业风采报道:《田园工厂,自信满满》全面报道了荣继红在鞋山湖纺织厂考察的经过的感触。一时间,又有不少企业联系到鞋山湖纺织厂参观、学习、交流。

朱先进心里明白:能有今天,成功是不可否定的。回想建厂初期,物资还是匮乏,那时的6806厂的工人生活也比较辛苦。但工人农民朝夕相处,关系很好。

由于年轻工人多,正是长身体、能吃能睡的年龄,吃大食堂的,总感觉到吃不饱。

粮食不够吃,蔬菜间或有断顿之时,主要是缺油少肉。每天早餐稀饭馒头,午饭晚餐吃玉米、萝卜糙米饭,食物单调,主菜经常是咸菜、白菜、萝卜。

开饭时,人不分男女,饭不分干稀,没有淑女,没有绅士。吃饭时,谁也不会让谁。民以食为天,没有经过那艰苦岁月的人,对这话是理解不了的。

为了抢饭,打过架也是正常的事,那与素质,文明没什么关系,只是人性的本能突现的瞬间的插曲,他们在工作上哪个是孬种?有时一碗饭真的也能难倒英雄。

在那缺粮少油的年月,只有村民家盖房子、结婚办喜事时才能吃上一顿油荤,帮忙递砖送料,张灯结彩布置新房,完工后必有萝卜炖鱼,豆鼓烧肉、母鸡闷豆参、红薯饼、冻米糖等招待顿。

每逢这种场合,张为民,张为国两兄弟也不会闲着,席前席后往往会即兴讲一些故事。最受欢迎的是《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里的故事,村民小孩听得津津有味,也津津乐道,给清贫单调的农村生活,送上了一份丰富精神食粮。

李长生的到来,不但给员工带来不少生活物质的东西,他也为蛤蟆村注入了蓬勃朝气,还给农村送来健康文明的习俗和文化知识。

李长生和奶有人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