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0章 智捣匪巢(二)(2 / 2)

战火雄魂 雪域浪子 3980 字 2023-01-12

李向东主动邀请夏队长出去看看山景,夏瑜也有此意,随即高兴地答应了。李向东请那个最先举手检举的土匪常二楞带路,带着他和夏瑜,还有警卫员董汉超和游击队员邱燕,五个人一起从洞口岀发,一直游到了山顶。

副营长张继武知道李向东肯定是要和游击队长夏瑜商谈一些事情,也就没有跟随。他带着沈八斤、赵小山和荣少楷等人,立即组织官兵,一边清理收拾土匪的这个山洞老巢、喂养马匹等,一边邀请了游击队的人,共同对那两队土匪进行甄别。

李向东和夏瑜等人一路上都在听常二愣的介绍,了解到伏虎山方圆40余平方公里,他们所在的这个土匪洞名叫连环洞,这座山名叫罗汉峰,罗汉峰西边还有一个罗汉寺。

邱燕也在路上逮着机会,向夏队长悄悄诉说了她昏迷醒来后的种种情况,一直讲到了李向东怒杀两位土匪头子的经过。

一行人走到山顶时,正好红日已经西沉,只留满天彩霞。李向东和夏瑜并肩站在罗汉峰顶极目远眺,但见群山万壑沐浴在一片霞光之中,近处罗汉寺的红墙碧瓦,远处万里长城巍峨的紫荆关,以及蜿蜒曲折的易水等,都清晰可见。

山川如此壮美,令李向东心生豪情,他不由得脱口吟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夏瑜顿感惊讶,她没想到这位国军营长李向东不仅是智勇双全,而且还是一位知书达礼、学识渊博之人。

李向东所吟之词出自《诗经》中的《易水歌》,是战国时期刺客荆轲将为燕太子丹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在易水河边为他饯行时,好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唱之词。

此时此刻,身处易县,远望易水,听到李向东吟诵《易水歌》,不由让夏瑜重新充满了抗战的豪情。

夏瑜今年25岁,出生于易县豪族夏氏家族,是北平燕京大学的学生,大学时期就已经是中共党员,抗战爆发后投笔从戎,回乡组织抗日武装抗战。虽然身为女子,却也在抗日战场上拼杀经历了两年多时间,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今天中午遭到土匪的伏击,龙山游击队几乎全军覆灭,她和二十几位同志打光弹药后被俘深陷匪巢,厉震天今晚就要强迫她当他的压寨夫人。她已经做好了与厉震天拼命的准备,没想到被李向东带队赶来,不仅救出了他们,还消灭厉震天这股顽匪。

夏瑜在吃晚饭时,就通过李向东和常二楞等几位土匪的主动交流发现,这位国军营长确实很不简单。加上邱燕刚才一路讲述的李营长带队智捣匪巢的经过,让她更是惊讶和敬佩,此时听到李向东吟诵《易水歌》,顿时觉得无比亲近。

夏瑜由衷赞道: “李营长果真是文武双全,一首《易水歌》,正应了此时此情此景哪!”

李向东偏头一笑道:“让夏队长见笑了,我辈生逢强寇入侵,保卫这大好的河山义不容辞!因为看见了远处的易水,故而有所感慨,却因才疏学浅,故只能借古人的金句来抒发一下情感,惭愧,惭愧啊!”

夏瑜笑道:“如果触景生情都非得要自己胡诌几句,那也未免落入咬文嚼字的俗套。我倒是觉得你吟诵的易水歌更妙,让我听后都充满了激情和斗志!”

夏瑜继续看着李向东说道:“我特别应该要感谢你啊,李营长,你今天不仅挽救了我们龙山游击队,还拯救了我这个小女子!真是大恩大德,何以为报啊!”

李向东扫视了一下四周,见董汉超、常二楞、邱燕三人都在不远处的一颗树下坐着休息,于是微笑道:“夏队长见外了,我约你上山观景,其实是想跟你说明一件事儿,如果不是事出有因,你我早就是同志!”

夏瑜一惊,继而又是一喜:“这么说来,李营长也是党组织安排在国军中的同志?”

李向东连忙将他十年前未能参加南昌起义的经过向夏瑜简要叙述了一遍,要求她帮他联系党组织,并帮助寻找他的妻子冯晓君,告知他冯晓君的现状。

李向东还将这次主动选择来冀西北一带的主要原因也和盘托出,表明了他带队寻找党组织的决心,希望能够加入中共的军队一起抗日。

夏瑜内心狂喜,她没想到李向东竟然早就是一心向党的人,虽然他至今还没有加入党组织,但以他的这番经历来看,他早就是信仰坚定的同志。

夏瑜第二次主动伸出双手,紧握住李向东的双手,笑着说道:“李营长,不管今后如何,我都已经把你看成是自己的同志了!希望我们今后能够紧密团结,一起抗日!”

李向东也是满脸笑容。他没有想到,刚到冀西北,就遇到了中共党组织的同志。他就像一位离开了母亲多年的孤儿,突然就有一种找到了家的感觉,心中有一种说不岀来的喜悦和激动。

他也由衷地笑着说道:“好的,夏队长,请放心,我一定会支持你壮大龙山游击队的,今后我们就是抗日的友军,同声相求,同气相应,一起抗日,一起战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