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节,那是一个黄道吉日,在众人的一片赞成声中,李向东和冯晓君也笑着点头同意。
当晚众人散去后,李向东和冯晓君二人第一次甜蜜地相拥相吻在了一起。两人虽然之前从来没有相互当面表白过,但是,冯晓君上次托小叔冯少明带来的那封信,已经捅破了两人之间的那层窗户纸。
而李向东托冯少明老师带给冯晓君的回信,也同样坦诚了他对冯晓君的埋在心里的挚爱。所以,冯晓君收到回信后,幸福的表情溢于言表。
冯晓君和李向东之间的感情,她的父母是早就知道的。考虑到两位年轻人都已经老大不小了,两位老人经过商量,再三劝说和鼓励冯晓君主动到南昌来,与李向东主动完婚。于是,这对离别了十余年的恋人终于幸福相聚,都感到无比兴奋。
冯晓君随后悄悄告诉了李向东,她此行不仅是奉父母之命前来和他完婚,同时还肩负了一项党组织的使命,前来加强与滇军的联系,配合做好中共中央发动南昌起义的有关要求和任务。
李向东自然明白,因为冯少明离开南昌前就曾告诉过他,党组织下步会派专人来继续联络和协助他的,只是没想到竟然是冯晓君,让他深深感动于党组织的关心。
今天前来参加他和冯晓君婚礼的宾客中,就有几个都是云南省委派来配合此次南昌起义的同志,其他的都是李向东进驻南昌后认识并相处得很好的云南老乡。
此时,张继武洪亮的嗓门又响起来了:“各位宾客,各位亲友,请大家注意,新郎李向东和新娘冯晓君的结婚仪式现在开始!第一项,奏乐!拜堂成亲!”
一位高大粗壮的年轻军官马上拿出一支唢呐吹奏了起来,他吹奏的是民间小调“喜洋洋”,在他激情洋溢的唢呐声中,现场喜庆欢乐的气氛显得更加热烈,所有人都变得更加兴奋起来。
吹唢呐的军官是沈氏兄弟中的老三沈六斤,他是三兄弟中性格最活泼的一个,从小就喜欢吹唢呐、拉二胡、弹月琴、唱山歌,当兵后他就成了司号员,现已经被提拔为营部的通讯排长。
沈六斤一曲吹罢,礼堂里顿时响起了一阵赞扬声,众人都要求再吹一曲,要来一首更欢快热烈的。
沈六斤见新郎官和新娘子也在笑吟吟的看着他,只好鞠了一个躬,然后吹起了一曲《百鸟朝凤》。
唢呐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双簧木管乐器。早在公元3世纪时,唢呐就随丝绸之路的开辟而从东欧、西亚一带传入我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唢呐已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管乐器。
《百鸟朝凤》是锁呐曲中最难吹奏,同时也是最优美动听的曲子。随着沈六斤的倾情演绎,众人都感受到了一种黑夜消退、曙光乍现、大地回春、百鸟欢欣的生动景象。
随后,在沈六斤喜气洋洋的唢呐声中,随着张继武“一拜天,二拜地,夫妻对拜”的喊声,李向东和冯晓君拜了天地后,接着就是两人对拜。李向东父母双亡,冯晓君父母不在南昌,所以省去了拜父母高堂这项礼仪。
拜堂完毕后,张继武又大喊一声:“下面,新郎新娘喝交杯酒,从此一条心,同甘苦、共命运!”
一旁的沈八斤、赵小山、陈正富、沈七斤和荣少楷等人一听这话,马上就蜂拥上来,他们之前就计划好要乘机捉弄一下李向东和冯晓君,此时早就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听到张继武宣布后,马上端上酒杯、倒上好酒,开始肆无忌惮地闹了起来。
李向东小夫妻两个被闹得连喝了五杯酒,都还没有达到沈八斤等人定的交杯酒标准。李向东见势不妙,赶紧向冯晓君使了一个眼色。冯晓君冰雪聪明,马上装作酒醉,趴在了李向东的身上。李向东乘机将她抱起来,不管身边的这些闹包如何咋呼,径直朝自己的房间走去。
张继武只好高声宣布最后一项议式:“新婚大礼最后一项仪式,将新郎新娘,送入洞房!请各位宾客入席吃酒!”
沈八斤等人都大笑着,簇拥着抱着冯晓君的李向东走向他的新房,到了门口还想跟着进去时,却被走在最前头的张继武把门拉上,并张开双手将他们全部拦住,口中大吼道:
“算了吧,你们这些龟儿子,洞房只有营长一个人才有权利进入,你们都跟老子滚远点,让人家小夫妻俩好好清净清净,才好亲近亲近啊!”
张继武此话听起来很有些绕口,逗得众人又是一阵大笑。随后,张继武招呼众人一起兴高采烈地走向餐厅,开始吃饭喝起酒来。
新房里边,李向东将冯晓君轻轻抱到床边后,想要将她放下,不料却被冯晓君紧紧抱住他的脖颈不放,两人一同倒在了床上。
从未和女子贴身亲近过的李向东,顿时感到满怀的温香暖玉,心跳更是加快了起来,他觉得怀抱中的冯晓君既温情脉脉,又热情似火。她媚眼如丝的看了他一眼,就羞涩地闭上了双眼。
李向东这时才发现,喝过几杯酒后的冯晓君是那样的美,她美丽的脸蛋变得通红,脸上的肌肤吹弹可破,特别是那张樱桃小嘴,此时半张着,露出了两排洁白的小米牙,微闭的双眼上的眼睫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