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3章 光明之路(2 / 3)

战火雄魂 雪域浪子 4393 字 2023-01-12

劲头很足,让冯少明看得连连点头,他不由得更加佩服起侄女冯晓君来。

原来,作为中共云南省委的主要负责人的冯少聪,这些年一直没有中断过和滇军高层的联系,即便是这些离开云南的滇军改编的几支国民革命军,也一直没有离开过他的视野,包括李向东这样的滇军优秀青年军官的表现,都在他们的了解之中。

冯少明此次以做生意为由前来南昌,其实身负一项重要使命:因中共中央已经准备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他代表中共云南省委,来此负责做滇军改编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的秘密策反工作。

李向东和他的这个战斗力惊人的第15营,就是冯少明此行秘密策反的主要目标。

冯少明临行前,他和哥哥冯少聪都还有些担忧,毕竟他们当年教他帮他的时候,李向东还是一个少年,唯有冯晓君却是坚定不移的相信,虽然有十来年未见面,但李向东一定不会改变他的心性,他一定会跟着他们一起投身革命的。

冯晓君深知李向东的性格,所以她不但在信中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和希望,还劝他爸爸写信也要直接说,不能写得含含糊糊,让李向东产生怀疑。

这天早上,冯少明和崔永胜吃过早餐后就离开了军营,他们为了让李向东避嫌,秘密地住到了军营附近的一家旅馆,继续与李向东进行秘密交流。

李向东就像是一个迷途的孤儿终于找到了亲人一样,他一连几天都是抓紧处理完军务后,就悄悄的来找冯少明和崔永胜,与二人继续秘密会谈。他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激动,因为他终于找到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此时的中共虽然还很年轻,但已经在与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中表现出了强大的政治影响力。中共中央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实际上是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的,由于会议被敌人发现,为了安全起见,7月31日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红船上继续举行。

这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光明。中共的诞生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李向东在最近几年的军旅生活中,先后接触到了不少的共产党人,也读过不少共产党的书籍和报刊。特别是国共两党合作后,他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军也参加了1926年5月开始的北伐战争,对共产党人在作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突出表现,他深感敬佩。

特别是在两湖战场上,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及其独立团官兵英勇杀敌,不怕牺牲,屡建奇功,为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立下了不朽功勋,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

由于共产党员在北伐军中不懈的政治工作和模范行动,引领着广大北伐军官兵英勇作战,沿线的工农群众在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的组织领导下,也积极支持和配合了北伐军作战。

到1927年3月,仅仅是10个月时间,国民革命军便从广州打到武汉、南京和上海,打垮了吴、孙两大军阀,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一直推进到长江流域,甚至还将蔓延向黄河流域,席卷大半个中国,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反动军阀在中国的统治以沉重的打击。

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共同进行的一场革命的、正义的战争。在北伐过程中,国共两党之间虽存在矛盾,但基本上是团结的,能够集中力量对敌。北伐军将士英勇奋战,以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北伐战争的辉煌战果,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面临崩溃。

但是,北伐的胜利进军,还是没能扼制国共两党联合阵营里早就存在的危机。特别是“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的“中华民国国父”中山先生,因身患癌症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平逝世后,以蒋某人为首的国民党南京反动政府,更是将新生的中国共产党视为心腹大患。

北伐战争之前,1926年3月20日,蒋某人在广州就通过“中山舰事件”等,大肆迫害和驱赶军队中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并提出了“整理党务”案,将清除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作为头等大事。

北伐战争胜利后,以蒋某人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不但玩弄权势,将北伐战争所取得的胜利果实全部窃取,而且还想“卸磨杀驴”,对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举起屠刀。

正是在这样的一种艰难背景和严峻形势下,为了挽救革命,新组成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委会决定了3件大事: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江西南昌集中,准备发动武装起义;组织工农运动基础较好的湘、鄂、赣、粤4省农民发动秋收起义;召集中央紧急会议,讨论和决定大革命失败后的新方针。

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建立自己的军队,把枪杆子抓在自己的手上,开展坚决的武装斗争,这就是当前全体共产党人全力以赴的第一件大事。

冯少明正式代表中共党组织,与李向东进行秘密会谈和协商,目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