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0章 重回学堂(2 / 2)

战火雄魂 雪域浪子 3922 字 2023-01-12

的流浪儿生活,使他早就养成了一副桀骜不驯的性格,根本就适应不了学校的生活。加之他受到了一群同班学生的嘲笑和欺辱,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打了几架,最后就坚决不去学校上学了。

李向东和冬子共同住在冯晓君爸爸原来单身时所住的一间宿舍内,李向东见再三劝说冬子无效,只得带着他去报社找陆凌天帮忙,给他找了一份报社内部打杂送报的工作,每个月有五块大洋的工资,总算是将他稳定了下来。

李向东和冬子的住处离冯家不远,因此,冯晓君总喜欢来约着他俩一起上学。即便是冬子决定不读书了,冯晓君依然还是喜欢来约李向东。

李向东也把陪伴冯晓君一起读书当作了一件快乐的事。他在心里也暗暗喜欢上了冯晓君,只是因为有些自卑,加上家仇未报而不敢轻易表达,而且,他觉得他也有责任保护冯晓君,毕竟这是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所以他每天都坚持陪着冯晓君上学及回家。

此时,李向东和冯晓君正在边走边讨论着当前十分令人焦虑的时局。

今年6月28日,欧洲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这一事件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争。

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他们的奥斯曼帝国和保加利亚。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罗斯帝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美国等国。原属同盟国的意大利考虑到它的国家利益和利害关系,加入到了协约国方面作战。

在亚洲,日本为了在东亚扩张势力和侵略中国,以1902年缔结的“英日同盟”为借口,对德国宣战,并迅速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势力范围。

第一次世界大战究其原因,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世界秩序划分不对等,因而产生的。说白了,这就是一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在中华民国范围内,已经窃取大总统位的袁世凯正在加快他复辟的步伐。4月1日,袁世凯发布《报纸条例》,限制言论自由。

5月1日 袁世凯又发布《中华民国约法》,废止《临时约法》,扩大总统权限,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撤消国务院,设政事堂于总统府,任命徐世昌为国务卿,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发表了中立宣言,并通过教育部要求学生慎守中国的中立态度,言论交际不可偏激。

李向东和冯晓君讨论的话题,就是教育部这个通电,它不仅没有管住全中国的学生,反而激起了广大学生甚至许多教师的一致申讨和反对。

今天的国文课上,他们的国文老师不仅非常愤慨地抨击袁世凯的北京政府正在进行的种种复辟行径,而且揭露了袁世凯的北洋政府与沙俄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造成外蒙古的事实独立,与小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割让青岛等倒行逆施,公开号召同学们反对袁世凯复辟。

李向东和冯晓君沿途讨论的主要话题就是:云南虽然反对袁世凯复辟的氛围非常浓厚,但是,由于去年年底蔡锷将军被袁世凯调去北京担任北洋军政府的一系列虚职,唐继尧继任云南军政府督军兼民政长,但他的态度却一直不明朗,在此重要关头,云南最终将会如何选择?

冯晓君的父亲冯少聪自蔡锷调走后,也不被唐继尧重用,目前处于赋闲状态,因此对当前的时局和当政者也颇有意见。他在家中和亲朋至交的一些言论,被冯晓君听在了心里,所以她和李向东议论起来,往往很有见地,这也是两人沿途争议不休的原因。

李向东和冯晓君此时不知道的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也正在加快了反对袁世凯复辟的斗争。

6月22日,中华革命党在日本东京召开第一次大会,孙中山被选为总理。

7月8日,孙中山在日本正式建立中华革命党,主要目标就是要推翻袁世凯。他随后就开始了一系列的谋划,力图将反对袁世凯的各地军阀联络在一起,组成反袁同盟,发动推翻北洋政府的“二次革命”。

在孙中山的谋划中,曾经担任过云南军政府督军的蔡锷,以及现任督军唐继尧,都是他最重要的争取对象。

袁世凯的北洋政府也在招兵买马,磨刀霍霍,他甚至不惜出卖中的利益搞“善后借款”,借以处理清政府债务善后事宜之名义,向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四家外国列强借款,用来买枪买炮,准备铲除革命党。

于是,刚刚推翻两千多年帝制不久的中华大地,又将面临着一场令无数生灵惨遭涂炭的战火硝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