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岸。
就在石达开进退维谷之际,老天爷也来帮清军的忙,竟连续下了将近一个月的大雨!石达开望着漫天的瓢泼大雨和满营的老弱残兵,不由得仰天痛呼:“天亡我也!”
不久,在清军的重兵围攻下,太平军固守的紫打地于6月9日失守,石达开率残部7000人退守老鸦漩山上,被清军重重围困,此时,太平军已经箭尽粮绝,孤立无援,陷入绝境。
6月12日傍晚,石达开召开最后一次军事会议,部署了第二天的突围行动,深夜又让亲兵统领石定勇把勇将赵国能召来帐内,却是向他们俩人交代两件放不下的心事:
一是让侄儿石定勇保护他的幼子石定忠,在向西突围的队伍中相机逃生。
二是让赵国能保护他在天京事变中唯一幸存的女儿石云秀和已经牺牲的爱将李文海的遗孤李霄云,在往东突围的队伍中相机逃生。
赵国能和已经战死沙场的李文海本是结义兄弟,见翼王如此安排,内心既非常感动,又为翼王的安全非常担忧,但他和石定勇都深知翼王的性格,见他心意已决,只好行礼离开,赶紧退下去做准备。
6月13日拂晓时分,太平军兵分三路,突然从东西北三面向清军发起进攻,翼王石达开亲率5000人马向北面清军大营攻击,部将曾广义率1000人掩护赵国能向东攻击突围,另外一名部将石镇高率1000人掩护石定勇向西攻击突围。
三面的清军早有准备,虽然太平军的突然攻击很快就将当面的敌军营地冲破,但仍然难以冲出清军的重重包围。
赵国能在乱军之中,凭着他那一杆神出鬼没的长枪开路,在几十名悍勇亲兵的跟随和协助下,一路浴血朝着云南昭通方向拼杀,最后竟然冲出了重围。
刚冲出来时,赵国能几度想冲杀回去,力图多救走一些后面的弟兄,但他痛苦地发现,四周山顶上还有清军的旗帜在晃动,还听见了更多清兵的呐喊声和马蹄声,南面的大渡河上也有无数船只在号角声中驶来,说明南岸的敌军也正在包抄过来。
赵国能意识到,他们只要转身回去,就可能再也无法冲杀出来。怀中小女孩惊恐的哭声更是让他英雄气短,他想到了翼王的一番叮嘱和苦心,只得硬着心肠,打马飞快地逃离战场。
此时太阳已经升起,赵国能一行人马已经驰离安顺场约有二十几里地,正是人困马乏的时候。赵国能眼见前方有片小树林,正准备下令进入林中稍事休息,突见林前山脚处转出一队二十几人的清军骑兵来。
两队人马突然狭路相逢,那队清军一阵惊疑,但他们随即从迎面而来的这队便衣骑手身上的血迹、座下的马匹和手执的兵器上看出了问题,为首的清军头目刚要发令,就被一支迎面飞来的羽箭射落马下,他身旁的另一名清兵也被另外的一箭射倒在马上。
原来,未等赵国能的命令发出,最前方的两个亲兵头领王大宝和王二宝已经各射出一箭,随即纵马拔刀向前冲杀而去。
这队清军虽然人数占优,但因他们发现敌骑后停了下来,领头的军官又被射落马下,心中早有畏惧,见王大宝和王二宝急速冲杀而来,仓促应战中人人惊惧,顿时被王大宝和王二宝的两把长刀杀了个所向披靡、人仰马翻。
赵国能一边飞速取弓引箭急射前方的敌骑,一边对身后骑黑马的孩子大喝:“霄云,跟在我身后,不许乱跑!”
他连发两箭射倒两个清兵后,左手持弓保护着怀中的女孩,右手挥舞着宝剑冲进已被王家兄弟冲散的清军队伍中猛砍猛杀,宝剑所到之处,清兵纷纷落马。
黑马上的男孩也拔出匕首,呐喊着向前冲去,他后面的三名太平军战士更是奋勇向前,他们分散在孩子的身边,一边冲杀一边将孩子保护起来。
不到一分钟时间,赵国能等几骑人马就已经凿穿了敌阵,在兵器碰撞的铿锵声和刀剑砍劈的哀嚎声中,清军倒下了十几骑人马。太平军这边,最先冲锋的王二宝和王大宝也身中数刀,倒在了马下。
赵国能一边勒转马头向敌人继续冲锋,一边引弓取箭,对着前面还没有完全转过身来的清兵又是连续几箭,将刚冲过去还惊魂未定的清兵又射倒几个。那三个亲兵也是掉转马头,大喝着纵马跟随着他向前冲去,那边剩下的不到十个清兵哪敢掉转马头再战,他们纷纷打马狂奔,很快就逃出了弓箭的射程……
多年以后,赵国能才打听到,太平军那天拂晓的突围最终还是失败了,只有他带着的这几骑人马侥幸得以冲出重围。翼王石达开随后为了挽救仅剩的几千人马,孤身前往敌营谈判,想以一己之身换取几千老弱妇幼的性命。
但清军却出尔反尔,不仅残酷地杀害了剩余的太平军,还将石达开押到成都审判并公开凌迟处死,他的小儿子石定忠也惨死在清军手上,但石达开大义凛然的英雄形象却永远地定格在了1863年8月6日这一历史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