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钰在信里面没有说什么不该说的,只是详细的说明了亩产千斤的种子是如何发现的。
当然这里方华是功不可没,从方华去种子铺买种子,到种子铺老板说竟没有人愿意尝试新种子的种植。
然而方华竟然买了下来,她是第一个尝试种植的人,而且成功了,亩产竟然达到千斤。
信里面详细说明剩下种子的去处。
包括方华说还有两种既可以当菜,又可以当饭的农作物,亩产量比玉米还要高,他们一直在寻找,可惜一直没有找到。
短时间内不会回京云云,当然这里面没有说他和方华的关系。
看到这些皇上的眼睛雪亮,如同看到了景朝以后的辉煌。
宁康帝小心地把信收到了怀中,他没有忘记安慰一下乔御史。
“爱卿,放心犬子没有说不该说的话,只是说明种子的来历。”
乔御史欲哭无泪,既然没有说什么不该说的,那就不能让他看看。
那还是儿子给自己的信,皇上干嘛揣进怀里了,他又不敢和皇上讨要。
虽然那封信属于自己。
皇上站起身回到龙椅上坐好,看着乔御史还在愣神。
他当然知道乔御史为何如此了,儿子的信被自己没收了,乔御史应该是想哭的心都有了,可皇上装傻充愣,就是不提信的事。
思考了片刻皇上道:“爱卿,你的犬子暂时回不来,他还在寻找高产种子。”
“还有高产的种子?”乔御史疑惑。
皇上点点头,示意这件事要保密,乔御史当然知晓,他是不可能害自己儿子的。
于是皇上继续道:“爱卿,你看这样好不好,等犬子回京后一起再论功行赏。”
皇上都如此客气了,乔御史哪里还敢再说其他。
“微臣遵旨。”
“好,那爱卿退下吧!今日爱卿辛苦了,你的功劳朕先给你记着,对了回头朕派人去取种子。”
“微臣告退,嗯,皇上种子微臣可否留一些。”
乔御史试探性问道,唯恐皇上不高兴。
“不要留多了,一共就这么一点。”
“谢主隆恩。”
乔御史屁颠颠地走了,皇上今日和自己说话都是商量的语气,他恐怕是第一人了。
他的心里别提有多畅快了,这都是他的儿子次子乔钰的功劳。
宁康帝重新拿出乔钰的那封信,仔细地看了起来。
如果这封信没有到自己的手里,乔御史会把详细的经过说给自己听吗?
功劳会给这个叫方华的女子吗?
信里面反复提到了方华这个人的名字,就是这个人发现的高产种子,似乎她对种地很有心得。
她说的还有两种高产作物是什么。
而且这件事不能大张旗鼓的封赏,会给一个女子无端的招来祸端。
突然间,皇上对这个叫方华的女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要一探究竟。
“德公公。”
“奴才在,皇上有何吩咐。”
“你去给我叫一个侍卫过来,记得要生面孔,在给朕拿一万两的银票过来。”
“奴才这就去。”德公公退出了南书房。
皇上开始拿起纸笔写了一道密旨。
不一会儿,德公公带来了一个身穿一身黑衣的年轻人。
此人不到二十的年纪,长得仪表堂堂,不苟言笑。
德公公施礼道:“启禀皇上,人奴才带来了,此人叫东风,这是一万两银票。”
“嗯,拿过来。”
皇上把银票装进信封里,封上火漆,递给东风。
“你去松子镇的东街,一处叫方家面食铺的铺子,找一个叫方华的女人,把这个给她,以后你就留在她身边保护她。”
“是,奴才遵旨。”东风道。
“记住保密。”
“是。”东风应声退了出去。
德公公不解地道:“皇上,你想要封赏为何不大张旗鼓的封赏呐,皇上的封赏有哪个不长眼睛的敢给予。”
皇上叹了口气道:“她只是个小农女,如何能保护的了自己,看看再说吧!”
还有比眼前千斤的种子还要高产的种子没有找到,这个农女绝对不可以出事。
他还要等着护卫探听回来的情况再说,对朝廷有功之人他不吝啬封赏。
但此时绝非好时机。
……
松子镇
一大家子坐在一起,方父说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方家分家了。
方华道:“爹娘,怎么回事,怎么现在想起来分家了呢!”
“唉。”
高氏叹了口气,“还是分了好,老闺女说的对,家还没有兴旺起来,就被挣多挣少的问题冲昏了头脑,这样可不好。”
方父无奈道:“可不是,谁都认为自己出力多,想赚大头,可不想想,没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