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闪亮的青春(11)(1 / 2)

当日晚饭时分,我和先生再次就儿子辅修专业方面进行了探讨。经过仔细斟酌,反复权衡,我们改变了之前的想法。

我俩一致认为外交部遴选的重点仍是语言。(再次说明了我们的功利心态!)

基于儿子在法语方面并不出类拔萃,我们觉得他首先必须在专业课上下苦功夫,因此估计他没有时间精力再去选修辅课之类的专业了。所以最终建议儿子放弃辅修,全力以赴搞专业,以期实现超越和冒尖。

我在电话中还要求他在强化法语的同时,多看杂书,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架构,关心国家大事和世界时事经济政治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拓宽眼见。儿子听了我们的建议后,并无意见,欣然同意了。

先生自上海回来后,一直把孩子的目标挂在心上,竭尽所能想帮儿子做点什么,比如找些相关书籍等。终于在“五四”青年节那天下午,他抽空去了常州书店和图书馆。从书店回来后,先生就与儿子交流沟通了。

--“青年如初春,像朝阳,亦如百花之萌动,希望全在你们身上!但如今的青年背负了太多的压力,以致失却了本应有的浪漫情怀:诗歌变得艰涩,吉他落满灰尘,甚至连谈情说爱都萦绕着铜臭味。”儿子,这是我今天在书店浏览的一本书中看到的一小段话,觉得非常贴切,也十分感慨。

如今的青年,尤其是90后的你们,几乎从一出生一开眼就被埋没在功利的阴影中了。

然而,我们决不能因此就随波逐流放弃梦想。有梦想才有希望,才能积极进取,才能最终抵达幸福的彼岸。诚然,幸福并不意味着官运亨通家资万贯,也未必一定要干出多大的事业。有时,改一种活法,换一种视野,青春同样可以很精彩,生活同样可以很绚烂。

不瞒你说,老爸时常留恋憧憬两晋六朝时的文采风流,那种高蹈洒脱,那份热烈鲜活,当然还有一些癫狂!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认为魏晋一代是整体人的觉醒,就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普遍的追问“我是谁”一样。可见,我国历史上真正关注个体生命、关注自我觉醒比西方要早得多。

还记得李白追忆阮籍所赋诗作“阮籍为太守,骑驴上东平。判竹十余日,一朝化风清”,可想阮籍当时的随意狂狼;书法家王徽之夜半醒来想起好友雕刻家戴逵,不顾天寒地冻,随即摇船溯江而上,翌日抵达后竟不叩门反自归去,说“乘兴而行,尽兴而返,何必见戴?”,那种豁达率真千古难寻;陶渊明上任彭泽县令不到三月,恰逢凶狠贪婪督邮刘云来检查,他竟不由分说脱下官服,交了官印,绝尘而去;更无须说嵇康的临终抚琴《广陵散》一曲,又是那样的豪迈从容!

还有很多,很多。

如果稍加总结,那么魏晋风骨就是:不管结果如何,惟重生命体验;不求一世荣华,但须活出真性情;不在乎长生不老,只需活得精彩潇洒。虽说魏晋文化主旨中的超脱不羁与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儒家正统相悖而没有很好地传承下来,但老爸几乎可以断定,这些人文主义思想中极其浓郁的风骨精神一直以来是大多数知识分子的追求和理想。

说实话,每每遥想此情此景,我仍不免为之怦然心动。

当然,中国大多数学子的传统价值观自然是修齐平治,这本无可厚非,只是功利的色彩未免太过浓重,结果往往是很多功成名就者未必就生活得快乐幸福。

我这样说并不是希望你超世物外,落拓不羁,相反,老爸的愿望是你能看淡小我,看轻微利,常怀悲悯之心,胸揽天下之意。既立鸿鹄之志,又能看淡小我,这样你的心境方能平稳,心性才能豁达,才不至于焦躁,才会心无旁骛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能持之以恒义无反顾地去朝自己的目标努力拼搏。

如是,那么你的青春必将光彩四射,你未来的生活一定多姿幸福,而成功必将属于有着良好心态并孜孜以求的你!以上权作“五四”青年节的寄语吧,节日快乐!

--收到,谢谢老爸。

--对了,儿子,尽快拟出所需书籍之明细并短信于我,不日我将去书店采购。

--由于我最近也经常买书,所以思考了下目前需要的书籍:1,金庸武侠系列(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射雕英雄传),古龙之《书剑恩仇录》等。虽说之前也看过,但偏重故事情节,我现在想从文字语言上感受下武侠的魅力。2,《明朝那些事儿》系列。我最近已经读完康熙、雍正、乾隆等传记,等清史读完,准备看明朝有关内容。3,《王立群读史记》系列。

--好的,我会尽快去办理,放心。

隔了一天,先生采购完部分书籍后又与儿子互动了。

--凯儿,我一大早就到湖塘位于永辉超市三楼的书店,基本搞定了你所列之书目,如金之“天龙”“笑傲”“书剑”以及古龙之《天下明月刀》等。可惜未见“屠龙”,梁羽生的小说亦未得见。《明朝那些事儿》已悉数在手,王立群史记系列不全,仅购得“汉武”。所缺书目,待以后再买。不过,按我的想法,你已然能从所购书籍里体会武侠的快意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