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扩大规模(2 / 2)

上次陆震去了县里,给她带了一些鱼肉酱,她就去食堂试探试探。

她这个人平时人缘好,加上性格有些男孩子气,跟食堂的炊事员关系还不错,送了一罐鱼肉酱给人家,人家吃了之后居然还不错,刚好炊事员的兄弟是食堂采购员,人家就来跟她了解鱼肉酱。

食堂采购员听说鱼肉酱是她娘家福山大队的产品,当即就产生了订购的想法。

陆梅之所以没说是自家二哥家里做的,也是考虑到现在私人不能做生意,自己棉纺厂是正规国营厂,肯定不能去跟私人买东西,说队办厂弄的产品,人家就容易接受一些。

有订单,姜悦当然高兴了。

到时候做完,让李保国送县供销社的时候,再送一趟棉纺厂的食堂。

就这样,姜悦的生意,不知不觉,订单就多了起来。

主要是因为口碑好,一传一,十传百的,自然想吃的人就多了。

因为业务量大了,自然就需要更多的人手,场地也需要更大。

现在她的团队人手蛮多的。

除了运输的李保国,杀鱼的陆海。

其他都是清一色的妇女同志。

除了云夏、郭银枝,姜悦又找了大队长的儿媳钱喜娣、陆海媳妇潘凤玲,以及其他陆家的女眷,也找了附近相熟的妇女,比如吴艳芳郑晓燕妯娌。

前后找了十个人。

其中五个人是用来挑鱼刺的。

挑鱼刺是重中之重,之前就有买的人反映说吃到了鱼刺,姜悦格外重视这个问题。

她和团队的人商量过,既然是做酱,就不能输在这块细节上,要是买家吃出了鱼刺问题,那就真是她的罪过了。

所以姜悦设置了五道挑鱼刺的工序,确保五轮下来没有鱼刺为止。

甚至为了确保没有鱼刺,还要用手将鱼肉撕成米粒大小。

这个活也只有眼神好的年轻人能干。

所以姜悦就安排钱喜娣、潘凤玲,吴艳芳,吴晓燕以及陆震大伯家的大儿媳来干。

再安排两个人专门熬酱,安排的是云夏和郭银枝。

至于洗菜和切菜,就安排年纪大一些的,金花婶和傅奶奶等三个。

傅奶奶是在家闲来无事,想给自己找点事做,刚好姜悦这里又能干事,又能挣钱,她就来了。

陆姑姑被姜悦安排在家料理家务和照顾穗穗,姜悦也会付工资给她,陆姑姑是不想要这份工资的,她觉得姜悦和陆震能收留她们母女,已经是天大的恩情了。

但姜悦尊重每一份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