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后续一我们与恶的距离(上)(1 / 2)

燃烧渡轮 七月白鹿 3076 字 2023-02-07

1.

人活着好像都有这样、那样的不容易、不顺心,有些人可能会说:还是幸福的时间多,苦难都是历练。

可对于某一部分特殊群体而言,灰尘都是压倒她的一座荆棘山。她太苦了,根本就不知道“甜”这种形容词应该是什么样的。

陆雁这个人在最初,也不是生来就是个恶人。

都说同情坏人本身也是一种坏,那么,在探讨陆雁这个角色之前,将不会掺杂任何主观的感情色彩,只是单纯地来讲述她的生平。

陆雁出生在非常落后、偏远的山沟里,不是那种有交通工具的乡镇,也不是那种经济尚可的村庄,而是连走出山沟都要历经2个小时的盘山路,若想去镇医院看个病,还要做3个小时的半截子车,艰苦条件可想而知。就连水源,都是极度匮乏的稀罕物。

她生下来就是在那种地方的,不到3岁就要开始帮奶奶、妈妈做饭、烧柴,因为她的父亲有个自由的灵魂,生下她和弟妹就不见人影了,家里最主要的男性劳动力不在,除了女人孩子,就是年迈的七旬爷爷,还有一条拴在门口的瘦成皮包骨的黑公狗。

陆雁小时候不叫陆雁,她压根没名字,母亲喊她就是“妮儿”,她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叫什么,名字在这个漏雨、漏风的泥瓦房子里不是很重要。

而且生活的压力都集中在母亲身上,令她的脾气暴躁又不可理喻,轻则打骂,重则体罚,有时候还发疯,奶奶爷爷身体又不好,根本无法负责任何劳作,所以陆雁3岁开始要照顾2岁的弟弟和刚断奶的妹妹,还要做饭给全家,只有奶奶心疼她,舍不得多吃,总要她自己多吃点,好长身体。

可是家里的粮食总是短缺,母亲帮镇上的人收田,得到的米面也不够这么多张嘴的支出,尤其是母亲要贪黑起早的搭半截子去镇上,每天凌晨2点起床赶车,晚上10点才能回来,全家人在这期间都要挨饿,或者靠前一天剩下的粮食充饥,渴得不行时,陆雁会不停地吞咽口水,要是运气好赶上了一场小雨,她还可以喝雨水。

但那时的她也不懂什么叫自卑,更不知道世界的参差,连上学这种事也从未听说过,日复一日地照顾爷奶、弟妹、做饭、刷碗、洗衣,做母亲的出气筒,被骂、被打、被言语侮辱、被人身攻击,她都以为是理所应当的,难道还有其他不同的生活吗?她不觉得。

虽然随着年龄增长,她感受到母亲对待弟弟要有别于她和妹妹,她才隐隐地感受到了男女地位是不一样的。就好像弟弟要比她和妹妹尊贵,因为,弟弟是男的。

而她作为女的,又是姐姐,照顾弟弟是应该应分的,哪怕她就比弟弟大1岁,从3岁开始,就要背着2岁的弟弟,到了8岁,7岁的弟弟也要在她的腿上贪睡,哪怕她已经没有弟弟高,却还是要承担着服侍他的角色。

好在弟弟很爱她,他们几乎是相依为命长大的,弟弟会把母亲给他的苹果分一半给陆雁,已经有些腐烂的苹果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极为奢侈的享受。

但后来,弟弟死了。

在陆雁10岁的时候,9岁的弟弟因长期营养不良而得了一种奇怪的病,由于没钱买药,甚至都不知道是什么病的弟弟就死了。

在一个没有风,也没有云的清晨,陆雁醒来发现睡在身边的弟弟没有了呼吸,他的身影僵硬而冰冷,小小地勾成一团,像是一只干枯的耗子。

2.

弟弟死后,母亲的精神似乎更加崩溃,她最后的希望也没了。

哪怕陆雁更卖命地为整个家操劳,也得不到母亲的一句体谅。

而这个时候,村里来了媒婆说媒,实际是要给陆雁说的,但却遭到了母亲的反对,因为陆雁走了,家里就没人干活,母亲不肯,可又贪恋村里那户人家给出的粮食数量和200块彩礼,所以她决定把陆雁的妹妹嫁过去。

妹妹才只有8岁,但来说媒的那户人家的儿子,已经有30岁了。母亲说嫁过去可以先从童养媳做起,大一点再结婚。

陆雁第一次和母亲争吵起来,她不想妹妹离开家里,还承诺自己会更努力地干活,她想全家人一直在一起。

母亲不准,把陆雁锁在了鸡棚中,还不给她饭吃也不给她水喝,在当天晚上就把妹妹送走了。

饿了3天之后,陆雁也不再抵抗母亲的作为,她妥协了,向生活,向母亲,然后被放出来继续干活、做饭、照顾全家,甚至于没有了妹妹,她好像还觉得肩膀上的重担少了一些。

她开始认同母亲的选择。

而随着时间推移,乡村建设辐射到了山沟,这个偏远的恐怖的地方竟然也在临近村头的地方建起了学校,虽然陆雁想要去读书,就要徒步走上3小时,但她心里还是有些向往,尤其是奶奶支持她,她就独自去新小学报名入学了。

那年她11岁,读小学1年级。由于个子矮,倒也不像是11岁的孩子。她最开心的是上体育课,她跑得快,村里的孩子们都会给她加油助威,她从来没被那么多人关注过,尤其是体育老师——说白了,那名老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