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业:石头城内。
蜀国使臣正跪倒在吴国第四任皇帝孙亮跟前(第三位皇帝孙霸,在位四年,无子,群臣遂共同拥立孙权幼子孙亮为帝,历史仿佛这一刻又复原了。),哭诉道:“陛下,我国如今危在旦夕,魏军已至南郑,随时都有可能进攻南郑,南郑守军不足数万,恳请陛下出兵,解救我国于危难之间。”
说罢,使臣便朝着东吴皇帝孙亮磕头,一连好几个响头,额头上也都出血了。
孙亮和群臣面面相觑,并没有任何反应,魏军进攻蜀国他们也是早早就知道了,但是他们的荆州已经不在手上了,想支援又被魏军拦截住,就算不拦截,又怕自己的后路被魏军截断,这样下来,吴军无论去多少都是送人头。
更何况蜀国和他们并无关联,没必要为了一个毫不相干的蜀国浪费兵力,还不如早早设好防线,与魏国二分天下。
别说救援蜀国了,就算听蜀国的意思,入侵魏境,逼迫魏军返回,但是他们没有了荆州,也就相当于被困江东,无法上岸,也更别提救援蜀国了。
眼见群臣都不说话,孙亮无奈的苦笑道:“不是朕不愿意去救蜀国,实在是无能为力啊,如今我朝的荆州已经在魏国手上了,这根本没办法上岸来救援蜀国嘛!更别提去攻打魏境!”
作为蜀国多年互帮互助的好基友,吴国也是真的很想救援蜀国,但是真的没办法。
“陛下,蜀国与吴国乃是同盟,如果一旦我国被灭,下一个就轮到了贵国,只要我国尚存,则魏国便无法窥视江东,唇亡齿寒啊,陛下!还望陛下看在唇亡齿寒的关系上,救一救我国,我国将永远铭记陛下的恩德,唯陛下马首是瞻。”
说罢,使臣再一次磕头,因为他知道,如果吴国真的不决定发兵,蜀国恐怕真的在劫难逃了,无天回力了!
孙亮虽然有些心动,但最后还是摇了摇头,说道:“尊驾所言,朕如何不知,可现在我东吴是真的不知道如何去救援蜀国,为今之计,只能靠你们自救了,朕无能为力。”
蜀国的使臣面如死灰,呆呆地看着孙亮,良久过后,才道:“臣遵旨,多谢陛下,臣这就回去,与吾皇细说!”
孙亮点了点头,说道:“自无不可,尊驾请便吧,不过尊驾返回成都之时,将朕的难处说与蜀国皇帝,还希望贵国陛下能够见谅!”
蜀国使臣点了点头,于是便转身离去。
“什么!吴国不愿支援我国!”刘禅听到了这个消息后,呆呆地坐在地上,大惊失色。
最后,刘禅只得瘫坐在皇位上,喃喃自语道:“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啊?”
蜀国使臣见皇帝如此,于是便道:“陛下莫不是忘了,我国还有姜维大将军呢,他深得诸葛丞相心血,又素来聪明绝顶,必有办法,拯救我蜀国。”
刘禅如同落水的人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一样,抓住使臣的手臂,道:“正是!正是!朕还有姜伯约,何足挂齿!来人,宣旨,封姜伯约为蜀国兵马大将军,节制全国兵马,只要他看上了谁,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朝中重臣,一律可以带走,只要退了魏军,个个有赏,甚至可以封侯拜相!”
“诺。”
…………
两日后,姜维亲率六万大军来到了南郑,邓艾、钟会的主力部队也来到了南郑,一时间南郑双方集结的就有近二十万大军,七八万蜀军对阵十几万魏军,南郑守方自然是严阵以待,不敢有丝毫动作。
看着城墙上严阵以待的士卒,邓艾身边的部将庞德之子庞会不屑道:“这个姜维真的是自大,区区七八万人,就敢守这南郑城,真不知道他哪里来的自信。”
典满也笑道:“就是就是,真不知道该说他勇气可嘉还是自不量力。”
作为典满的好基友许议自然也开口附和道:“姜维不会以为,和赵云打几下就可以是绝世高手了吧,真以为自己是天下第一!”
而一旁的主将邓艾和钟会则不像他们一样那么乐观,只见邓艾皱紧眉头,道:“话可不是这么说,姜维这么多年来,一直能被诸葛亮委以重任,甚至死后还能被皇帝委以重任好多年,实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既然他敢来守城,说明自然有所依仗,我们还是小心一点为好。”
“邓将军是不是高看那姜维了,我怎么就看不出他有什么依仗?”庞会见邓艾有些谨慎过头,于是便不以为然地说道。
“我觉得邓将军所言不虚,姜维此人数次北伐,都擅长以小博大,以小股兵力牵制住地方大部队,然后再以主力突然袭击敌方要害,端的是十分了得。”
“既然如此,见机行事吧。”邓艾见钟会都如此说,于是便说道。
“诺。”
过了一会,邓艾观察了一下南郑地势,回到营中便对着众将说道:“从明天开始,你们诸位轮流去挑战一番,如果对方憋不住气,便斩杀敌将一两人,让敌人士气低落,同时,把所有斥候都派出去,南郑周围方圆百里之地,都不能放过,一旦有个风吹草动的,一定要及时回报,不得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