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真相!(2 / 3)

到了什么地方,祝通啊,这个事情,你又作何解释呢?”

听到朱拓转移话题,祝通极度慌张的脸上,闪过了一丝轻松。

赈灾粮饷的亏空虽然是个麻烦,但是与那个计划相比,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祝通解释道:“朝廷虽然拨给了晋地一些赈灾粮饷,但是并不多。而且不光晋地各级官府需要粮饷周转,还有其他地方也需要赈灾粮饷……所以赈灾粮饷发的慢了一些。”

“慢一些?本王一路走来,所见所闻,发现所谓的赈灾粮饷根本没有下发。”

“这可能是效率慢了一些,而且晋地的边防形势相当不乐观,蒙古攻势愈加猛烈。为了大明的安危大局,所以我等先将赈灾粮饷交到了边防部队手中。”

“呵呵,祝大人还真是忧国忧民啊!”

朱拓嗤笑一声,接着问道:“既然边防战事吃紧,为什么不及时禀报朝廷,却将这件事隐瞒下来?”

祝通的心中一紧。

这世界上的所有谎言,就是最怕打破沙锅问到底。

因为想要弥补一个谎言,往往就需要编织更多的谎言吗,但是谎言越多,破绽也就越多。

祝通想了半晌,才说道:“因为晋王刚刚去世,晋地边防局势不稳,我们这些官员担心朝廷派下来的巡抚瞎指挥,所以不敢将晋地事情告诉朝廷。”

“好,祝大人真是大公无私!看来本王冤枉祝大人了。”

朱拓鼓起了掌,大声叫好道:“本王三哥去世后,你们为了大局为重,所以将赈灾粮饷拨给了边防,若是朝廷怪罪下来,你们甘心领罪。”

“好啊,没想到晋地的官员这么懂事,功在千秋,罪在自己。本王要是个皇帝,非得每人赠送给你们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四个大字……”

“是什么?”祝通好奇的问道。

“一派胡言!”

“本王看你们把我当傻子糊弄!”

朱拓怒气冲冲的大骂道:“你们晋地各衙门一直到处抓捕逃荒流民,陆续抓捕的流民已经有数万之众,抓捕这些流民到底是为了什么?”

“还有,你祝通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竟然有这么忧国忧民的思想?你觉得本王信吗?本王猜想,那些赈灾粮饷一定是被你们这些官员贪墨了!”

“殿下冤枉!”

“冤枉?别以为本王不知道,或许你们这些官员私通蒙古,偷偷贩卖粮饷,结果被三哥朱棡调查出来了,三哥向来性子急躁,想要拿下你们这些人问罪,你们怕被处死,所以就反杀了三哥,对不对?”

听到这个猜想,祝通瞠目结舌,心中的侥幸更是荡然无存。

他发现,朱拓的猜想,距离那个计划越来越近了。

“殿下,下官等人哪有那个胆子,敢谋害晋王殿下呢?”

“当利润达到一成的时候,你们就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五成的时候,你们就敢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三倍的时候,你们就该冒着谋反的危险,扫平一切障碍。”

祝通不由的身体一晃,面色无比苍白。

他发现自己已经不知道说什么了。

而且,他认为,自己对朱拓的认知出现了偏差,当接到朝廷让朱拓来晋地当巡抚大臣时,他们这些官员无比开心,弹冠相庆。

朱拓虽然是个皇子,但却是大明十八皇子,排不上号啊……另外,朱拓也是“美名远扬”。

什么殴打黄子澄啊,气疯方孝孺啊,整天搞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让他们这些人听了后,这纯粹是不学无术啊。

这时代的儒生别的不行,但是骂人还是一把好手,因为朱拓得罪了他们,所以他们就到处说朱拓的坏话,远在千里之外的晋地,对朱拓的名声也有耳闻。

可是万万没想到,这位肃王殿下,看似大大咧咧,实则心思细腻,他将所有事情都安排的恰到好处。

如果他真的按部就班的进了太原城,绝对调查不出来真相……

可是这位肃王殿下不走寻常路,竟然敢揭竿起义,自己造自己老子的反,以最快的速度,控制住了太原城。

朱拓冷冷的盯着祝通,缓缓说道:“你就算什么都不说,本王也猜个七七八八。”

“肃王殿下,我等都是为了晋地的大局啊!”

“大局?什么大局?你们口中的大局,就是谋害皇子,贪墨粮饷,抓捕流民?致使晋地百姓流离失所,蒙古大军兵临城下?”

祝通又是身体一晃,面部表情带着绝望,但嘴唇紧紧抿着,似乎不打算说话了。

朱拓拍着桌子叫道:“本王虽然是皇子,但是手持天子剑,祝通,本王现在还能好声好气和你说话,你要是再不开口,信不信本王当着你的面,砍了你的十族?”

祝通顿时脸色大变,急声说道:“咱们大明朝立国二十余年,哪有诛十族的律法?”

“本王手持天子剑,想诛几族就诛几族,你再多逼逼一句,信不信诛你二十族?”

祝通惊骇的看着朱拓,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