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承允把八万士兵分成了八支队伍,他自己、杨熙和昨日刚碰面的父亲,以及几个部下各带领一支,从八个方向扰乱敌人的视线。
“打不过就跑,不要硬碰。”杨承允吩咐。
其他人点头,可心里也知道,这附近地势平坦,就算是跑,也免不了和敌军交手。
他们已经做好了背水一战的准备。
咦?
北齐和北燕的人怎么没入城?
城里的人没听到动静,纷纷小心翼翼,把头探出了门外,外面冷冷清清,不见一个人影,只有残破的街道。然而细听,又隐隐有刀剑相撞和叫喊的声音从城门外传来。
援军到了?
众人一喜,有士兵拖着受伤的身体,撑着墙壁,一步一步沿着阶梯爬上了城墙。他大口大口粗喘着气,把身体撑在烧得乌黑的城墙上,俯望城墙下,一双灰败的眸子倏地睁大。他激动得大喊,“援军到了!”
援军到了?
躲在家中的百姓激动得抱头痛哭,他们有救了。
“来的援军是谁?”有人大声问。
“是杨家军,是杨家军的军旗!”那士兵又喊,不过这一次声音里冷静了许多,喜悦之情也淡了。
因为他看见了杨家军,也看到了北齐和北燕的士兵,人数对比悬殊。皇帝收走了杨家父子的兵,他们手上还能剩下多少人?
若是皇帝没罢他们父子的官,没收走他们的兵权——
士兵扫了一圈昊京城内外,大概就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了。
揽月楼上,孙武也知道了来营救的人是杨家军,而非他的两个儿子,也不是他倚重的其他人。
可杨家父子被他收走了!
皇帝生出了一丝丝悔意,他是一直信任杨家父子的,他们骨子里刻着忠诚二字。直到赵昭那个女人出现,这一切都变了。
不对,或许也没变,杨家父子现在不是来救他了吗?
“杨义和杨承允带了多少人来?”皇帝双眼满含期待。
报信的人脸色难看,“目测只有几万。”若非你夺了他们的兵权,他们可以带更多的人来。
报信人眼底带着怨。
皇帝的脸色变了变,随后像是在安慰自己,说道,“杨家父子都来了,其他人也会来的,只要我们再等一等。”
“皇上真的觉得还会有其他人来救我们?”有人小声问。
这话一出,在场的人都把视线投向了皇帝,皇帝一噎,心虚道,“朕说有,那就一定会有。”
城墙外,杨承允带着人杀死了一支追上来的北齐北燕小队,这只队伍人数不多,只有一千多人。
“将军,这些应该是来打探消息的。”李元说道。
杨承允嗯了一声,“一刻内他们不回去,对方便会派更多的人过来。大家做好战斗的准备。”
“是。”士兵们低低回答。
随后杨承允带头, 和士兵们隐入了一旁的草丛里。
果然,没过多久,地面传来了密集的脚步声,一支足有三四万人的队伍出现在杨承允等人的视线里。
在队伍正中间的位置,有一个人骑着一匹毛色光亮,威风凛凛的战马。这人,杨承允几年前见过,他是北齐的大将军,袁戟。
袁戟竟然也来了。
杨承允的心沉了沉,此人不好对付。
马上的袁戟眯起双目扫向两旁的草丛,他察觉到有一道犀利的视线落在自己的身上。
是谁?
袁戟目光如炬,扫了一圈草丛,落在某一处被折弯的草丛上,他正欲开口,下一刻,弓箭如雨,从两边的草丛中飞了出来。
咻——
其中一道箭羽带着惊人的攻势,破空而来,目标正是他。
袁戟匆忙偏过身体,箭羽从他的耳边擦过,一滴血珠飞到了他的脸上——
“点火!”袁戟愤怒大喊。
草丛里,杨承允皱起眉头,轻声道,“撤!”
“他们在那里,给我追!”马上的袁戟站起身,指着杨承允等人的方向。
杨承允回头,弓箭对准他,又连射了两箭。
“找——死——”袁戟怒极,“驾!”
袁戟一马当先冲入了草丛。
律——
战马突然发出惨叫,发疯一般扬起了双蹄。袁戟猝不及防,从马背上摔了下来,落地的之处,似乎有什么东西狠狠刺了他一下。
随后,接连有战马,有士兵发出哀嚎,场面混乱不堪。
“有铁钉,有尖刺!所有人注意脚下!”袁戟大喊。
这时,原本要逃的杨承允的人,折回头,杀了回来。
昊京城外,四处点起了大火,和一天前的烧城墙的阵势相比,更胜一筹。
城内依旧人心惶惶,胆大的百姓登上了城墙 ,遥望不远处的战场。
“又一天过去了,没有其他援军吗?”
“你自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