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口。
江万山在数千燕云铁骑的护卫下突围,但之前为了避开林宇,只能选择有伏兵的那一方。
不过即便是这样,靠着这数千精锐骑卒,他看上去仍有一丝突围的希望。
“列队!”
看到正在羽林军步卒中冲杀的燕云铁骑,林宇培养的骑兵列出整齐队列。
人群中,江万山看到远处如一面“墙”的骑兵,心中一松。
“齐王本身是武道宗师,可对于骑兵训练这一方面,就有些不尽如人意了。”
方才差点被羽林军严整的方阵困住,如今来到骑兵这一方面,总算是他的强项了。
毕竟他身边的这些骑兵,可以称得上是大乾境内第一了。
就在江万山以为能轻松击溃这些骑兵时,那面“墙”突然向着他们推进。
墙式冲锋最喜欢的就是硬碰硬,此时深陷重围的燕云铁骑,无疑是最好的试验品。
“铿锵!”
自持骑术精湛的骑兵一个个跌落马下,有的甚至连人带马一齐被刺穿。
见到前方染血的一排排长枪,江万山眼中闪过一抹绝望。
在最自信的领域上遭到如此打击,这本身就让人很难以接受。
况且对方骑兵的各方面素质明显远远落后于燕云铁骑,但他们就是赢了。
随着前方的黑甲骑兵一个个倒下,江万山眼中闪过一抹狠厉。
拔出佩剑,他看着光滑如镜的剑身中映出自己的倒影,口中长叹一声。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他堂堂一方诸侯,就算愿意投降,对方怕是不会接受,况且江万山也不愿意屈居人下。
体会到万人之上,大权在握的感觉,就不会再想归于平凡。
与其被俘,不如选个体面的死法。
至于为什么说出刚才那番话?无非是给自己的失败找找理由罢了,其实他心里清楚,此战是彻彻底底的输了。
就在江万山拔剑自刎后,周围剩余的数十骑兵眼眶血红,却是不要命的发起反冲锋。
这数千骑兵都是江万山收养的孤儿,一步步将他们培养到如今这个地步。
如今主公已死,他们自然也要尽忠。
刚刚赶到的林宇看到包围中心的情况,也是肃然起敬。
“燕云铁骑能创出偌大名声,还真不是靠先辈余荫。”
……
太康三年。
齐王平定燕云道,自此成为天下第一大诸侯。
因为霍光耀手下士卒与白莲教死磕的缘故,白莲教如今只占据一道之地,剩余的宣花道则陷入战火中。
议事厅。
看着手下诸多文官,林宇脸上挂着微笑,将手中的文件扔到一旁。
“殿下,如今占据两道,也该招揽人才了!”
“是极是极……”
……
对于招揽人才的方法,林宇其实早有打算。
“孤收复燕云,乃是大喜,当与民乐,尔等发布告示,燕云,寒陵两道,举行选拔考试。”
“不论家世,只论才干,每道取一百名,称秀才,待遇等同司吏。待得来年开春,中秀才者可在长林举行考试,选出一百人,称举人!”
“考试范围,以四书五经,明算经学等杂学,不论高门大户,还是商农走卒,皆可参加,此考试名为'科举'。”
林宇谈笑间,就在此世立下一新的考试制度,而这对于世家大族,无异于一枷锁。
之所以推行科举,是因为他管理地方的人才严重不足,有些是被迫沿用投降官员。
这些家伙有的已经故态萌发,开始捞钱,甚至变相建立帮派。
林宇对于这种行为自然是要整顿的,开科举士只是第一步。
……
正和殿。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年幼的太康帝维持着威严的神情,以稚嫩的嗓音让下方文武百官平身。
嗓音虽然稚嫩,可这些大臣脸上却没有一丝怠慢。
先前收复京直隶地区,虽说大部分是靠宫内两大宗师,但太康帝,太后也出了不少力。
如今更是计划着收复京直隶周边的两个道,大乾看起来有着复兴的迹象。
“朕要率十万将士亲征,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此言一出,无数文官的视线都聚集在前方的一位老者身上。
此人正是新一代首辅——许文,德高望重,也算是三朝元老了。
“陛下,您尚且年幼……”
对于官员的劝谏,太康帝脸都气红了,显然是有些不能理解。
他虽年幼,但却早慧,如今京直隶平定已有一年左右,已然训练出十万大军,如何不能发兵河内道?
就这样,双方展开了争执。
许文仗着自己是三朝元老,背靠文官集团,对于这个年幼的皇帝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