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两个妹妹嬉笑着从后院干完活计跑来看太子,郑媚儿才抽出自己的手,脸上红得象熟透了的苹果一般。
“姐姐脸为什么这般红噢,红得跟堆了胭脂红粉似的。”小妹妹郑玉莲不懂人事地指着姐姐的脸蛋,说道。
郑媚儿也不作解释,也没有离开的意思,就这么傻愣愣地站在鲁三元的身边,眼睛里充满了热烈的温情。
郑母在后院杀鸡,郑海涛从街上买了猪肉,牛肉和一条大鱼,还买了一大坛白酒。
三个姐妹都到后院忙着帮忙做饭了。
客厅里只剩下了鲁三元和郑海涛,郑海涛见了鲁三元一点也不显尴尬。
“太子,你带来的那几个人哪去了呢?”郑海涛问。
“他们啊,回去了。”鲁三元说道。“你这回来也有些日子了,不打算找点正事干干?”
“在找,可是合适的也不好找啊,等些时候吧,先熟悉一下,在山上呆了八九年,山下变化太多,都不习惯了。”郑海涛答道。
“我倒是有两个建议,第一个建议,就是去码头,我们一起干,收入对半开。第二个建议就是去铁矿帮着训练新生,我那边有五百个学生,你去训练学生,我给你五万块钱一个月。”
“有这好事?那我真要感谢太子了。码头我不想干,那我去帮忙训练学生吧。也不用五万那么多,给个一两万就够了。”郑海涛高兴极了。
“一家人客气什么,我的以后就是你的,就五万,你不娶妻生子?”鲁三元套近乎了。
鲁三元的话让郑海涛一头雾水,心想,太子说话没头没脑的,他跟我怎么就成一家人了呢?
“太子,我脑子笨,你说我们是一家人,这是怎么算的?”郑海涛确实想不出他们能有什么关系。
这个时期的人脑子比鲁三元慢几个节奏是正常情况,鲁三元不觉得奇怪。
“你去问问你姐姐就什么都清楚了。”鲁三元打趣地说。
郑海涛还真跑去后院问姐姐了。
后院里忙得热火朝天,他们把太子光临当成是家里最大的喜事了,郑母作为过来人,她就猜到了太子喜欢自己的大女儿,只是太子还没开口,她没好告诉孩子们。
“姐,太子怎么说我们是一家人,太子说你知道,你告诉我,我们和太子为什么是一家人?”郑海涛问得非常幼稚。
“太子刚才说的?”郑母问。
“是啊,太子也没明说,我就不懂了,我们怎么可能是一家人呢?姐,你说说看,为什么?”郑海涛刨根究底地又问。
“不知道,我哪里知道。”郑媚儿心里慌乱得扑通扑通跳了,她哪好意思把话说明白了,因为毕竟还没有媒人上门呢。
不过,从姐姐那突然变红的脸蛋上,郑海涛似乎猜到了什么,他便不再继续问下去了。另外他也觉得不好意思回去见太子了,因为他见了太子不好答话。
郑海涛只好也留在后院帮忙干活,而把太子一个人丢在客厅里,虽然他觉得这不是待客之道,但是,总比他到了太子面前无所适从要好得多。
这一大家子人全在后院忙活着,就是为给太子做顿饭。
郑母想着想着,就想笑出来,要是自己的女儿嫁给太子了,那么她们家算是攀龙附凤了,家里每个人都会享受朝廷的俸禄,订婚和结婚的彩礼钱和礼物不计其数。
郑母想得高兴了,笑眯眯地看向大女儿,郑媚儿知道母亲看她的意思,羞得不知如何是好,她甚至都想掉眼泪了,那是喜极而泣。
鲁三元不知道为什么郑海涛一去不回,时间很长了,他一个人在客厅里无聊之极,也索性来到了后院。
郑媚儿第一个发现太子来后院了,她急忙放下手中的活,小跑进房里搬出一个很秀气的软藤靠背椅来,送到太子身边。
“这是你自己的椅子吧?”太子小声问了句。
“不告诉你,你坐就是了。”郑媚儿喜上心头地回了句,随后,她就站在椅子旁边,挪不开步子了。
两个人所处的位置离开其他忙活的人有几部路,大家都在埋头干活,或许一家人现在都知道太子为郑媚儿而来,来的目的也十分清楚了,女方家的人在这个时候多少有点紧张和害羞。
“你们家房子和院子很小吗?原来就这么小?”鲁三元猜出郑家卖了房产,他故意问。
“不是,先前前后院都是我们家的,后来,家里出事了,为了生计,妈妈就卖掉了前后院和十多间房子。”郑媚儿说得有些消沉。
鲁三元见不得自己喜欢的女孩伤心难过,决定拿钱出来把原先卖出去的房产和院落全部收回来。
“我这里有张银票,拿去给你妈妈,把房产和院落都收回来,你弟弟也快要娶妻生子了,这么点房子哪里够住。”鲁三元从口袋里取出一张银票递给了郑媚儿。
“那怎么好意思?妈妈肯定不答应的,我不要。”郑媚儿不接鲁三元的银票。
“我的女人不应该为金钱担心,我的钱就是你的钱,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