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夙愿终遂喜成亲(1 / 1)

婚期就定在仲秋十五的“祭月节”,日子很快来临。

这一日,整个宫廷张灯结彩,喜气洋溢。

情花坐在梳妆台前,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一张花容就似十月里的芙蓉,颜色初淡,正待上妆。

一颗芳心很是激昂,有着六分荡漾,三分黯然,还有一分忐忑。

她心里比较清楚,这婚事终究乃一厢情愿,一对新人,高兴的也只有她自己而已。

梳头的娘子将瀑布一般的秀发一绺绺梳到发稍,边梳边念:“一梳梳到底,婚后生活无忧愁;二梳梳到底,夫妻琴瑟两和谐;三梳梳到尾,一致举案颇齐眉。……”

吉利的话语念完,头也梳了个遍,又动作娴熟的挽着新娘发型。

纤手弄巧,栉(zhi第四声)翻覆,三千青丝绕转,十指若飞舞。

少顷,一个繁复的孔雀开屏发髻经巧手而成,犹如一只高贵美丽的孔雀,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挽好发,紧接着就是一系列的绞面、擦尘,上妆等,伺候的人个个功夫极好,又利索又快速。

喜服已经是提前穿好的,出了梳妆房间,又在偏厅等候。

良辰将至,迎娶的喜队依仗壮大,浩浩荡荡的来到外面。

临走前,王后恋恋不舍的拉着情花,千叮咛万嘱咐:“情儿,你虽贵为公主,可终归嫁夫从夫,婚后切记勿使性子,明白与否?”

“男人自来好颜面,要懂尊敬,爱护丈夫,无论男女对错,需得审时度势,言行举止莫做出有伤夫妻感情的事来。”

“若有化解不开的难题,再不济,修书与父王母后,必寄托智囊,如此倒也不枉你一向兰心蕙质。”

情花莞尔,倒没有否置,而是规规矩矩行了一礼,“儿臣谨遵母后教诲,母后宽心即可,我必与夫君同德同心。”

“好好,母后不耽误你了 ,尽快儿上喜轿去。”说着,就亲自给女儿盖上了红头纱。

情花由随行的人搀扶着向外面走去,气氛一瞬微凉。

母女俩在此分别,两人的眼睛里都各自氤氲着水雾。

女子的肩微微颤抖,藏在红头纱下面的脸,隐隐犯愁,泪痕犹留。

情花没再回首,心里纵然有百般不舍,却也匆匆奔赴向外面。

那外面等候的人,是她一生的归宿与幸福之源。

女子温柔的声音饱含着浓浓的关切:“母后保重,请代儿臣向父王辞安。”

不待身后之人有所回应,她已被人众星拱月一般,拥着消失于王后的视野。

又全程举行了新郎来迎亲的各种礼仪,情花才被五郎扶着上了喜轿。

公主出嫁,十里红妆,甚是风光,古都的百姓皆在道路两旁围观。

一时之间,人山人海,如潮水涌来久久未退。

娶亲的仪仗队就像一条游戏人间的长龙,携运着嫁妆,浩浩荡荡离开了这座繁华的古都。

终于,到了傍晚时分,遂才在一个小郡落定行程。

这个小郡叫做“紫云郡”,离古都不远不近,并不算山高水远。

到了郡内的一座府邸,以丰厚的封赏作为谢意遣散了众人,就应迎情花下轿了。

一手轻轻地掀开红色的轿帘,没有过多的言语问候,五郎就扶着情花踏入仪式厅。

仪式厅里皆满座,亦有一部分站着的人,特别喧哗。

显然,自婚期定下以后,郡里就已经提前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礼官眼疾,见得新人齐登入厅,立即打手势制止了一众嘈杂的声音。

安静下来以后,郑重其事地念着给予新人的新婚贺词。

按照着他指挥的仪程,情花终于和五郎毫无纰漏的对拜成了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