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迎接检查(1 / 2)

因为正月十六这天县里要开会,布置新一年的工作。

孟书记躲懒,开完会就没回十里铺,而是直接留在城里的家招待老家的亲戚。

等下属来报告,将老黑怎么为难苏淼,又怎么被检察院从家里翻出巨额来源不明的现款时,孟书记脑门都黑了。

“老黑是工商所的,不归咱管,”孟书记最关心的是苏淼:“她厂里,到底有没有事?”

下属摇头:“咱也不知道,但是小道消息特别多,传什么的都有,甚至有人传禾苗厂那个无骨柠檬鸡爪,都是找镇上老太太一口一口啃掉的骨头。”

“无稽之谈!”孟书记气得肝疼:“人家一天那么大产量,得找多少老太太啃。”

老太太牙口也没那么好!

孟书记披上衣服就往外走:“许主任知道没有?”

许主任市里人,亲朋都在市里。

她从初三回来上班后,就往返于县市之间,再加上雪灾后续的事情,怕是没空关注十里铺。

下属回答:“检察院一动她就知道了,专门从轻工业局、商务局和工商局抽调专业性强的同志组成调查组,已经出发。”

孟书记:“那咱也得快点过去!”

事情出在十里铺。

苏淼出事,影响的就是他和十里铺的形象。

苏淼并不知道县里的动作,但内心早有预料。

她这会正跟省报社记者谈判:“你看你也不相信我,现在走,再返回来,如果没检查出事,你肯定又往官商勾结上想,或者认为我已经处理罪证。”

“不如就住下,我们厂里管吃管喝。”

“绝对不是贿赂你!”

“对于您的报道,我不会干涉,有错还不让人报道吗?”

但记者不为所动,甚至根本不搭话,继续埋头在小本子上唰唰:厂方阻碍采访并试图收买……

苏淼:“……”

怪不得几年后的人都说,防火防盗防记者。

“来啊,开门让记者同志进去,让他查!”苏淼真不怕查。

她还怕人不进呢,又对着围观的群众说:“你们要不要派几个代表来,一起来看一看,我们厂到底什么情况!”

围观群众:“……”

还有这好事?

记者也给整不会了,第一次遇到主动邀请暴露丑恶的人。

该不会有托吧?

苏淼预判了他的预判:“记者同志,您自己挑几个群众代表,免得说我找托!”

记者:“……”

找就找。

他视线在人群里找寻半天,找了几个一看就老实巴交的庄稼汉,还有几个碎嘴子的老太太。

就算苏淼已经拿钱收买所有人,完了他搞个回马枪,肯定能从老太太嘴里套点东西。

这边人挑好,那么检查组的人也到了。

毕竟从县城到十里铺,其自行车也不过半小时路程,何况单位上都开着小吉普呢。

记者混在其中,跟着进了厂。

一进厂区,他眼睛就跟雷达一样四处扫射。

身为记者,他这两年采访过不少企业。

哪怕公家的厂子,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更不要说野蛮生长的暴发户。

这些暴发户没有文化,发家全靠莽,管理落后手段粗暴,几乎都是野路子。

也就是时代给予了机遇,才让他们一跃成为新贵。

记者理所当然的,将苏淼也归于这一类人。

他相信,自己一定比本地检查组,找到更多厂子的毛病。

可惜苏淼,不给他这个机会。

还没进车间,苏淼就要求进来的所有人都穿上白大褂带上厨师帽和口罩,鞋上也给套上塑料膜。

记者:“……”

表演,继续表演!

等进入车间,映入眼帘的就是墙上的食品安全规章制服,然后就是现代化的流水生产线,以及生产线上工人整齐划一的工作服。

每个工人都穿着白大褂,带着厨师帽和口罩,手上甚至套着一次性手套。

视觉效果相当震撼。

苏淼介绍:“我们的规章制度,都是参考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成熟的食品安全制度;”

“当初我办厂的目标,就是成为国内食品加工领跑人。”

记者:“……”

吹,接着吹!

苏淼边走边介绍生产工序。

记者左看右看,竟然找不出一丝不卫生的地方。

就连半成品的摆放,也不是直接堆在地上,而是距离地面十公分的干净工作台。

检查组的人,有人已经开始连连点头了。

“苏厂长,”记者举起手:“这个车间都是半成品,只要注意,都能做到干净卫生,我们能看一下宰杀车间吗?”

那里才是环境最烂最差的,也是最容易纠错的。

苏淼笑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