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目的何在?(1 / 2)

这两天全县热火朝天,钱换成物资,一车一车往受灾严重的地方去。

苏淼这边也不闲着,趁着顾强生精力被那个叫阿水的司机牵扯,她小动作不停,赶着腊月二十六,给所有员工发了一波福利。

禾苗厂的自然不必说,个个欢天喜地。

县食品厂那边代加工的员工,也收到福利。

大家还挺惊讶:“没想到我们也有啊!”

“禾苗厂的福利这么好,还有纺织厂的被单被套。”

“咱厂以前红火的时候,也没这么大方过。”

一想到禾苗厂以后年年有这种福利,县食品厂做代加工的职工,言语间酸溜溜的。

小孟一听,觉着苏淼果然预料的准确。

她当即说道:“苏厂长说了,劳动致富,共同富裕。”

“只要咱们好好干,她绝对不会亏待自己人。”

“我们禾苗厂的员工,进厂都签了正式的合同,合同上说得很明白,将来国家如果有政策,企业一定严格按照国家政策给职工交保险!”

啥叫保险,小孟不懂。

但苏淼既然敢说,她就信。

反正每月到手的工资,比外面多两倍。

底下听的县食品厂职工也不懂,问:“啥保险,保险丝?我们要保险丝干啥,家里用一根不就行了?”

其他人附和:“对啊,保险丝能花多少钱?”

社保之类的,是从九二年以后才开始提出并普及,现在的群众,根本不明白那是什么。

还以为是电表上的保险丝呢。

小孟自己都不清楚,她想了想苏淼说得,结合实际:“咱们公家是铁饭碗对吧,能退休,有退休金。”

县食品厂职工:“对!”

国家给养老。

所以他们才对破产抵触情绪很大,最近一直堵县门口要说法。

小孟:“我们禾苗厂的劳动合同上,也有!”

她将准备好的一份劳动合同掏出来,给大家念。

苏淼的用工合同非常良心,完全按照后世成熟后的制度标准来定的。

“你们已经听了,这份用工合同,在深市那边港台的厂子都不会有这么好条件;”

有人赞同,就有人反对:

“再好也是个体户,跟国家干和跟个人干,能一样吗?”

“就是,前年那些五金大王、瓜子大王,还被当投机倒把抓进去呢,谁知道她苏淼哪一天倒闭!”

争议一直存在。

多余的小孟没有再说。

苏淼说了,言多必失,点到为止。

政策宣传到,就等着群众发酵舆论。

小孟转移话题,又将苏淼最近对县里雪灾的关心和贡献说一遍。

然后她朝人群里的托打了个眼色。

苏淼说了,允许群众议论,但风向必须把握。

人群里的托接到信号,开始把握风向:“还是本县的人关心本县的人,外面的资本家听说只认钱。”

“对,苏淼是咱本县的,说起来也是咱们厂里长大的,小时候我还抱过她呢,面子情总会给;”

“对,干熟不干生,跟着苏淼,有什么话也好说。”

众人议论纷纷,小孟默默离席。

同一时间,苏淼跟苏杰通了电话,问他知不知道顾强生来大余县收购县食品厂的事儿。

但是苏杰说,生意上的事,他不干涉朋友。

于是苏淼也说,那就在商言商。

你不管,那就别怪她不客气。

苏淼将厂里保卫科分出几个,全天二十四小时盯梢顾强生:“务必盯紧一言一行,及时汇报!”

顾强生的表现,实在不像个久经商场的生意人。

不能说他手生,而是完全手生。

所以他急吼吼来跟她抢县食品厂,目的何在?

顾强生这边,奔波了两天,终于将阿水保释出来。

“老板,我不承认的,”一回到房间,阿水就跪下告罪:“条子问我玉坠,我说是从牌坊街上,一个流动摊位上收的。”

大余县的牌坊街,跟京市琉璃厂一个性质,都是卖古玩字画的,偶尔能淘到宝贝。

刚放开的时候,好多外地人过来捡漏。

现在当地老板也精了,知道以前抄家的古董玉器,现在值钱了,都纷纷收了起来。

不过因为眼界,偶尔会漏出去让别人捡了便宜。

这种事情每年都会出两三件。

所以阿水那么说,公安也不能证明他说谎。

再加上阿水是港市客商司机,适不适用本地法律还另说。

所以,人先放了出来。

顾强生手指头胡乱敲着桌子:“就算抓住你确凿证据也不怕,我已经请教了港市律师,到时候有办法捞你。”

“没想到苏淼那么难缠。”

竞争生意就竞争生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