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良虽然身为太监,但其学识举止不亚于谋事。楚亦虽爱诗书,却是个旁学杂收的人,如若没有运良伴读,也是个不学无术的种。好在运良是个正直的人,分得清黑白,楚亦才没有坠入贤妃的那个深渊。
虽说运良也不希望贤妃解除禁足,但为了国家发展来看,贤妃,是万万不可禁足的。
半个时辰后,楚亦一队人来到了乾清宫外。朝中重臣已经在殿内等候着了。
“众爱卿平身。”楚亦说道。“动身,去萧山。”
登基大典的第一件事是祭拜先皇,玄胤朝的习俗是在先皇去世后的第二天举行登基大典,第一项内容是去先帝的灵园举行祭天,紧接着行册封礼,当国玺传到新皇手中时,便是名正言顺的皇帝了。
楚元绥重病期间一直是楚天耀代理执政,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遗诏,大臣们也很难理解。但木已成舟,也没有改变的办法了。
去萧山祭天的人并不多,是些位高权重的大臣。
“辰时已到,祭天仪式开始。”苏公公喊道。
楚亦走到祭坛上,向香炉里插了三根烟,分别代表着天、地、神明。又跪在香炉前,虔诚地磕了三个响头。宫女太监们将前天放在这的贡品又重新换了一遍,众人也没做过多停留。两个时辰后,众人便离开了萧山,回往乾清宫。
乾清宫大殿内,满朝文武百官都已在殿等候,宫殿前高大的台阶上龙椅在等待它的下一位主人。
楚亦身着龙袍,面无表情地走在路上。呼啸的风声从耳边吹过,他看着那个渺小却泛着金光的龙椅,心中五味杂陈。那把椅子,一会坐上去,便是一辈子。
他在心里不停的咒骂着曹音,她终于如愿了,把自己的儿子送上了那万人敬仰的宝座。这一切真好,看起来真好。
溺爱其实是自私的,溺爱的母亲爱的其实不是孩子,而是自己。她们把孩子当作另一个自己,不思考的把自己想要的一股脑的强加给孩子,无论孩子是否喜欢。
楚亦坐在椅子上,只觉一阵恍惚。
突然,满朝文武百官下跪,齐声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楚亦回过神来,清了清嗓子,宣布道:“秉父皇遗命,担此重任,定当尽心竭力,不负父皇信任,不负百姓期望。”虽不情愿,但还是得继续走下去,毕竟,身后的是一个国家,是千万人民。
“请皇上接国玺。”楚亦接过国玺,将他放在龙椅上专门的凹槽处,白玉玉玺与镶着金边的龙椅刚好相配,在阳光下彰显着皇室的威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淑妃薛氏为顺宁皇太后。追封庄惠皇后为圣母皇太后,良妃德妃为太妃。楚天耀为永定王,楚襄为安宁王。改国号为慈,大赦天下,钦此。”运良宣读完圣旨,退回到楚亦身后。
楚亦开口说道:“众爱卿平身。我即继位,必会竭尽所能治理好国家,如若有错误之处,也望众爱卿直言明示。即日起,京城内例行改革,官员重定。今日礼闭,退朝!”
“谢主隆恩。”众大臣回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