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都出行的高调对于林一来说也是有一点好处的。
那就是前段时间开始飘起来的员工们都被迫意识到,万里出行还远远没到可以肆无忌惮地叫嚣“老子天下第一”的时候。
林一自然不会放过这种机会,一再强调从都都打车这次的融资情况和后续造势来看,不能够说是虎视眈眈了,应该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其实从业务上看,万里出行的情况倒没有那么危机。
李莫言报告了专车业务自八月份上线以来的情况:
“因为在三家当中我们的上线时间最早,加上融资到账之后立刻加大了投入力度,所以目前在专车市场的份额是比较乐观的。”
“具体来说,截至现在我们在专车市场的优势可能比出租车市场还要更加显着,在北方城市能够压制都都,在南方城市能够压制快都。”
“当然,都都这一轮融资成功之后相信也会投放更多资金,对此我们会保持密切关注,适时调整运营措施。”
林一之前虽然对媒体说不会重启补贴大战,这也是跟都都和快都当初停战时候的默契。
不过大家都拿到了这么多钱,不花的话难道存在银行里吃利息吗?有点动作是免不了的。
“uber那边怎么样?”
还是李莫言来回答:“根据我们的市场调查,uber在一线城市的知名度和接受度都是比较高的,市场份额也比较可观。”
“不过uber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继续下沉,从覆盖率上来说和我们,以及都都快都有极大的差异,暂时而言还不构成主要威胁。”
林一点点头,虽然都是对手,但是远虑还是近忧也是必须要分清楚的。
他又转向另外一边:“我们跟都都都已经拿到了这一轮融资,快都那边不可能无动于衷吧?”
这个问题由刘简妮来回答,她负责监控和定期汇报资本市场的动态。
“快都原本有一个c2轮的融资计划,金额比较小,但是我们的8亿美元融资结果一公布就立刻改变了方案,谋求至少在5亿美元以上的大笔融资。”
“都都这次的7亿美元一出,快都更加着急。根据我从风投机构的朋友那边得到的确切消息,现在是a厂直接出面在谈快都的融资。”
她补充道:“a厂非常强势,速战速决的意图明显。”
快都在过去大半年的周期里面逐渐落后于万里出行和都都打车,多方努力仍然不见成效,融资不顺利应该说是情理之中。
谁都知道a厂是快都的总后台,但是a厂不顾颜面直接跳到了前台,也反应了他们的心态。
对于万里出行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坏消息。因为a厂出面的话,无论如何对于快都的融资都是助益。
但林一有不同的看法,他觉得可能是时候把在张雷那边吹的牛逼去实现了。
想到这里他吩咐了一句:“快都这件事是我们近期关注的焦点,一定要密切注意。”
刘简妮郑重地点头称是。
本来高岭资本的8亿美元到手她是松了一口气的,这是她加入万里出行以后的第一仗,尽管在美国经历了一点波折,但最后还是得到了一个理想的结果。
无论是对于公司还是对于邀请她的林一,刘简妮都可以有一个交代,也无愧于她拿到的价值2000万美元的管理层股权。
哦,现在已经不止2000万了。
不过都都打车的7亿美元一出立刻又把她的神经给绷紧了,即便把柳清说的“还有更多投资人在接洽当中”当作虚张声势,这个金额本身比起万里出行的8亿美元已经不遑多让了。
何况他们的投资人阵容同样豪华。
刘简妮跟柳清认识得很早,谈不上有多少私交,不过经此一役已经对那个女人忌惮非常。
虽然融资这回事首先当然是看公司的禀赋,不过都都这一轮融资的成功总不会是程惟的功劳。
总之,她最近压力挺大。
……
这段业务上相对平静的时期倒是发生了一些事情。
在南边的港城,一帮废青在几个獐头鼠目的二鬼子组织下开始闹腾,很是搞出了一些声势。
第二次经历的林一没有太过关心,因为他们之前一直追踪的事情终于算是靴子落地了。
继万里出行和快都打车之后,快都也宣布完成了金额为6亿美元的d轮融资,同样刷了一波屏。
俗话说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尽管不少人通过这一轮融资结果看到了快都的心虚和破绽,但他们还是得强打着精神高唱战歌,学着万里跟都都的样子大张旗鼓一番。
何以见得呢?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吃瓜群众们对于接二连三的大手笔融资只是感慨打车行业果真“钱途无量”,但林一跟刘简妮他们显然看出了一些别的东西。
“非常仓促。”
刘简妮忠实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