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南阁楼。
胤禩来到南阁楼,玉秀请过安后回着话:“福晋还睡着呢,奴婢叫醒福晋”?
今天胤禩要陪明慧回娘家,趁着一早过来看看曹曦月,既然还没醒,胤禩摇了摇头,问道:“昨夜睡的可好”?
“回贝勒爷”,玉秀说:“福晋泡脚后,很快就睡了,可能奴婢点了安神的香,福晋这会子还在睡呢”。
胤禩点了点头,看了眼跟着过来的李福、宝柱、翠朵,吩咐着:“今日你们跟着侧福晋,不必跟着我”。
李福他们马上回:“嗻”。
胤禩又看了看曹曦月身边的几个丫头,吩咐着:“今儿就是让侧福晋开心,只要她开心就好,怎么着都行”。今日大年初二,除了嫡福晋,两位侍妾格格也要回娘家,诺大的贝勒府只剩下曹曦月一个人和奴才们,胤禩好生担心。
大家回着:“嗻”。
这时宝珠出现在南阁楼的院门口,给胤禩请安后问道:“贝勒爷,主子问能走了吗”?
胤禩没说话,轻咬了下咬肌,意问深长的看了眼李福,李福忙说:“主子放心”。胤禩点了点头,跟宝珠走了。
曹曦月这一觉睡得很沉,巳时才起床,玉秀服侍着洗漱开始用膳,曹曦月胃口不是很好,玉秀见状问道:“福晋怎么吃的这么少”?
“连着几日大鱼大肉的,真的吃不下了”,曹曦月淡淡的说。
玉秀明白曹曦月的心思,贝勒府冷冷清清的,直剩下她一个主子,大过年的不免凄凉又想家。玉秀宽慰着:“一大早,贝勒爷就过来看福晋,怕打扰福晋睡觉,就在院里问着奴婢,福晋睡的怎么样”。
曹曦月一小口一小口的喝着粥,点了点头,玉秀又说:“贝勒爷把李公公,宝柱还有翠朵姑姑都留下了,一再嘱咐,今儿就让福晋开心,只要福晋开心怎么都行”。
曹曦月放下了羹匙,开心也要有人啊,过年就是阖家团圆,从前在娘家时,那是何等热闹,出嫁时,祖母就担心每逢年初二必定是妇人回娘家的日子,唯独曹曦月是没办法回的,会很孤单,曹曦月已经做好了心里准备,可是此刻还是心里难受。
莺儿进来了,手里拿着信,对曹曦月说:“福晋,老家来信了”。
曹曦月眼里有了喜悦,马上拿了过来,打开看了起来,一会抬眼惊喜的对玉秀说:“贝勒爷在新年前就给咱们娘家送去好多礼品,祖母说正好在除夕前受到的”。
玉秀也很是惊讶:“贝勒爷真是有心了,福晋不知道吗”?
曹曦月摇了摇头:“他瞒着我的”。然后又看着信,看着祖母在心里对自己的思念和嘱托,曹曦月不禁眼圈都红了,半响幽幽的说:“如果我也能在初二回娘家就好了”。
玉秀知道曹曦月这是想家了,府里又这样冷清,贝勒爷还陪着嫡福晋回了娘家,看着曹曦月如此伤感,想出口安慰又不知说什么,又看见莺儿手里还拿着一封信,问道:“还有信”?
莺儿正愣神,被玉秀一问,一个激灵,忙说:“还是太子的信”。
“嘘”,玉秀埋怨的看着莺儿:“要死啊,李公公他们在外面呢”,然后把信拿了过来,递给曹曦月,压低声音:“这太子真是吃了猪油蒙了心,这隔三差五的就给福晋写信,福晋都不理他,他还没完没了”。
曹曦月无奈的接过了信,至从上次在郊外见过面后,太子在一日莺儿外出时,拦住了莺儿,硬是塞给了她一封信,并告诉莺儿,以后会不定期有人专门给莺儿送信,信的署名是莺儿,而不会是曹曦月。太子有时在信里骂着胤禩使手段才娶到曹曦月,有时在信里约曹曦月见面,有时又在信里说自己是大清未来的主子,曹曦月早晚还是他的。曹曦月不敢告诉胤禩,自己也是不厌其烦,只能不理胤礽。曹曦月无奈的接过信,这次里面居然是一首他自己做的诗,就是写如何记挂着她,曹曦月微微叹了口气,给了莺儿:“烧了吧”。太子的信曹曦月都是让莺儿烧掉的。
莺儿拿起信转身就走,玉秀一把拉住她,埋怨着:“李公公他们在外面呢,你就这样白眉赤眼的拿出去烧”?
莺儿有些惊慌:“忘了他们在外面”。
玉秀不解的看着莺儿:“你最近怎么了?七魂少了三魂半”。
莺儿马上矢口否认:“哪有啊”!
“好了”,曹曦月说道:“你别说她了,先收起来,明日再烧”。莺儿也是从小伺候她的,曹曦月对她身边的丫头都很是宽容。
玉秀不在管莺儿,她对曹曦月说:“福晋,我们去花园转转”。
曹曦月摇了摇头,没什么兴趣,玉秀又说:“那福晋想做什么?奴婢伺候着”。
曹曦月想着,可实在不知该做什么,这时收拾碗筷的小丫头插嘴道:“奴才听说,前门大街的庙会热闹的很,不如福晋去逛逛”。
曹曦月眼睛一下子亮了,玉秀瞪了小丫头一眼,又说:“还是算了,乱哄哄的,而且出去又没跟贝勒爷嫡福晋禀告,还是别去了”。
曹曦月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