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桐的决定也很果敢——离开荻县,去益州开店。
吴永和吴氏,吴元和吴梓,都留在荻县,吴桐准备只带吴冬一起去开创事业。
吴桐把这件事与二老商量时,不出意料地受到了极力反对。
两位爹娘的意见很一致:荻县的店铺开得好好的,又跑去益州干嘛,山长水远,若是有事也照应不到。
按照吴桐的理解,这里的"照应",指的是她照应吴永和吴氏,以及吴元和吴梓。
两位爹娘其实有些离不开吴桐,这些年来,是吴桐撑起了这个家,把一大家子从泥地里刨起来,送进了城里,让几人住上了有高墙的宅子,每个月还给零花钱。
这么轻松的生活哪里找?这么可靠的女儿哪里找?
吴桐早就想好了说辞:
"阿元现已进了书院,先生都说他天赋不错,是可造之材,那以后肯定能考上乡贡成为举人的。
我先去州府打拼,也好帮阿元提前网络人脉,等他中举之后,只要官府有缺,便能立刻填补上去,咱家不就出了个当官的?
我现在若不去,人到用时方恨无,别人有关系的立马就把位子给补了,哪轮得到我家阿元啊。"
这些事情吴永和吴氏从未想到过,被吴桐一提,觉得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两人唬得一愣一愣的,也不知说什么话来反驳了。
吴桐接着说:"这花月咏的铺子,货品我一次性留一年的,而且有马叔照应着,也不用你们操心,一切都和以往一样。"
吴桐很有效率,刘娟被悄悄接进李家的当天,吴桐带着吴冬和一些细软银两,坐上马车,行驶在了去益州的路上。
整整走了六天,终于踏上了益州的土地。
两人到时,正值中午。
在城门处看了公验,便顺利进入了益州城。
两人都没出过远门,看着这偌大的益州城很是兴奋。
吴冬更是如此:"娘子你看,这益州城真气派啊!街道比荻县宽了不少,地面的石板也铺得工整好看,连屋宇也比荻县高大。"
吴桐实在想先洗个澡,来不及理会吴冬,拉着她直奔客栈而去。
吴桐要了一间房,吩咐小二烧水洗澡。
洗完后,吴冬把两人换下的衣物清洗了。
这次出门,两个女孩子一人带了一套换洗的衣物,其他就是一些干粮,以及一张一百两银的飞钱和二十几两散碎银子。
吴桐准备把花月咏开到益州,而且要比荻县的货品更加丰富,按照吴桐的设想,可以说就是一个完整的彩妆店了。
第二天,吴桐去了黄兴几年前留下的地址处——刺史府。
刺史府第的大门气派又冷硬,吴桐给自己鼓鼓气,沿台阶而上,敲开了大门。
这次吴桐有备而来,见门童开门后,直接递上准备好的拜帖,请门童帮忙转交黄兴。
门童古怪地看了眼吴桐,没说话,收了拜帖便关了门。
吴桐初到益州,人生地不熟,既然有人脉可以用,那当然得好好用。
但她没指望这个拜帖真能顶用,毕竟是四年多前的地址,那小子又喜欢到处跑,也不知现下在不在益州。
没想到,第二天,黄兴便找上门来。
吴桐坐在桌前琢磨着开店,门外响起店小二的敲门声。
"两位娘子可在?"
吴冬打开了房门,黄兴就在门外,他开口便说:"几年不见,你竟长得如此高了?我都有点认不出了。"
吴桐越过吴冬的肩膀,看到了黄兴一脸高兴,顿感一阵无语。
吴冬已经捂嘴笑了,吴桐站起身来,回道:"是否长高,也得看过我本人了才知道吧,黄郎君?"
黄兴这才看到屋里还有一位娘子,一时呆住了。
这还是荻县那个黑瘦的吴小娘子吗?三年不见,怎出落得这样明艳动人了?
吴冬见黄兴一眨不眨地盯着自家娘子,出声提醒:"黄郎君,要不坐下说话?"
黄兴大跨步走进房内,坐在了吴桐旁边,笑着说:"你来我姑姑家递拜帖找我,那门童居然以为是我的桃花债,姑姑都亲自来过问了,哈哈哈哈。"
吴桐有些尴尬,黄兴收起玩笑,问:"你拜帖里说有要事相商,是什么事?"
吴桐正准备开口,黄兴却抢答:"是不是要在益州开花月咏的分店?"
吴桐微微睁大眼睛,有些惊讶。
这小子这几年没白长,灵光不少啊。
黄兴继续说:"看来我猜对了。铺面我可以帮你找,不过你要答应我一件事。"
吴桐问:"什么事,黄郎君但说无妨。"
黄兴:"我要定制独一无二的胭脂水粉,你要答应帮我研制。"
吴桐有些为难:"这,研制新的用品都是需要时间的,而且受材料和制法的限制,就算做出来,也并不一定能如你的意。"
黄兴却不以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