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无条件的信任(1 / 2)

穿成家中顶梁柱 燃完 2814 字 2022-12-28

这个时代,商业虽然发达,但是一个女子经商,还是会被人看不起,甚至被同行欺负。

而吴桐作为农家女,如果想要寻个好婆家,不好好学织布是不行的,哪还有时间去经商呢?

受到质疑,吴桐没气恼,反而更加坦诚:"我已经说服他们了,你就别管这些了。我是铁了心要经商,快帮我想想出路。"

宋治皱了皱眉,真的思考起来了。过了一会,他说:"在大梁,没有一个好出身,若想要白手起家,经商确实是个出路。"

宋治看了吴桐一眼,见她听得很认真,继续说:"但是,若真想在一个行当里做出点名堂,要么有充足的银钱做支撑,要么自己有门路。贫家子若想出人头地,除非真吃得下苦,人又机灵,可以去东边闯荡。不过,路途遥远,女子独身前往很是危险,且就算到了东边,做起活计来,也是多有不便。所以寻常商家只收男子。"

吴桐知道宋治说的这些都是实话,但还不到点子上。

吴桐的商城和她的认知都是超越这个时代的,全是可以利用的宝藏。

于是,她多透露了一些信息:"如果我有很新的玩意儿呢?比如有一种东西,可以把身上洗得干干净净、而且香香的,你觉得人们会买吗?"

吴桐期待地望着宋治,等待着他的回答。

宋治看着眼前这个灰扑扑的小娘子,实在很难想象她手中有什么东西,能把人洗得又香又干净?

吴桐感受到宋治打量的眼神,有些害臊,也有些气愤,她气鼓鼓地问:"春雨先生可有高见?"

宋治看她的模样,觉得好笑,回道:"这事物确实从未听说过,宫中洗浴也只是用皂荚和澡豆,若洗完真能散发怡人香气,那卖给富裕人家,倒是个好噱头。"

吴桐听完开心极了,眼神亮晶晶的,她又问:"那你觉得我这个主意怎么样?能大赚吗?"

宋治:"可以一试。"

得到肯定的回答,吴桐安心多了,当即就想回家准备,却听宋治话锋一转:"你可想清楚了如何售卖?你这物什如此之好,制作起来肯定繁琐,价格不便宜,普通人消费不起。可若要卖给富庶人家,你不能背着这个背篓叫卖吧?"

吴桐一想,确实如此。

富人买东西第一重要的,不是价格够便宜,而是服务够好,第二重要的才是质量和效果。若是自己太过寒酸,别人根本不会有想来买东西的欲望。

而且,吴桐确实不想薄利多销。若是一件东西可以卖上高价,那只要打好路子,卖给消费得起的人就好。生产量少,还会省却很多麻烦。

不过,虽然吴桐卖的东西够新颖,且在这个时代绝无仅有,但若想尽快打开局面,靠她在街上叫卖肯定不行。

而且,最重要的是,私自行商在律法里是不被允许的。

以往原身卖野菜,是在官道和乡道之间摆小摊,虽然违法,但因为是城外,管的不严。

另有一部分常年卖野菜的农民,会在进城时,给"税所"缴纳一定量的税费,然后就可在城内兜售野菜了。但这种方式的前期花费颇大,除非是已有常来往的顾客,不然大概率是会亏本的。

吴桐低头思考片刻,又看向宋治。

宋治心里暗自一笑,继续说:"我觉得,你最好是把你的货品,卖给城中坊市里的商户,这样既不用你自己另外交税,也免去了在外奔走的劳累。等你积攒起一些银钱后,再在城中买个铺子自行售卖,这样稳妥一些。"

吴桐边听边点头,又联想到了卖野菜。

所以,最正确的方式,是把野菜拿去县城的坊市里,卖给专收蔬菜的商铺。

不过,以往吴氏并未告诉吴桐还有这个方案,她便问宋治:"那既然如此,城外的农民为什么不把野菜卖给城内的商户呢?"

宋治跟上吴桐跳脱的思维,回答:"商铺需要承担卖菜的税费,收购价会比较低,卖不了两个铜板。而且大多商户不愿收农民自己捡的野菜,他们有自己常用的供应。"

吴桐这才真正明白,卖野菜里的这些弯弯绕绕。难怪大家都只在城外自行兜售,若没有买家,就拿回家自己吃。

吴桐又沉思了一会儿,心中已经认同了宋治的方案。

人一轻松,性子又活泼起来,她歪着头,俏皮地问:"我从未与城中收货的商户打过交道,不知哪些店铺的老板为人更地道,春雨先生可有推荐?"

宋治不假思索,说出了一个铺子的名字:"北街的坊市里有一家'李氏胭脂铺',老板为人厚道,你可以带着货品先去他那里问问。"

吴桐却听出了些别的东西,饶有兴趣地问:"我竟不知,春雨先生对胭脂铺也很是熟悉呢?莫不是常客?"

在吴桐的注视下,宋治的脸肉眼可见地红了。

他一时不知该怎么答话,有些手足无措,双手抬起又放下,抬起又放下,终于抱臂站直,愤愤地说:"你这口无遮拦的小混子,我好意给你出主意,你却嘲弄起我来。若你行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