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杀与不杀,是个问题(1 / 2)

他的好女儿不止这一个,嘉靖正批阅各类小事的奏折,朱寿瑛便来了,看向黄鹂摆摆手。

黄鹂退到殿门,朱寿瑛这才说道:

“父皇,戚继光押着掌籍女官,她是诏狱里那两位的头儿,该问的我都问过了;

查完宫里的,昨晚上我又去诏狱里审了。

那个旁听的宫女叫尤点黛,造谣的那宫女名叫梅碧莲;

这梅碧莲在宫里十几年了,向来是喜好说些八卦小事、或是偷偷喝酒,为此也受过几次罚,皆有记录;

平日里跟宫外没有书信往来,只有几封家信,宫里住处除了半瓶米酒,也没别的不该有的;

京郊人氏,家里父母尚在,还有个弟弟比她小几岁,一家人种着几亩地,生活过得去,

她弟弟也四年前便已经成婚了,有一个孩子;

每年年初,她会托人给家里送几两银子,一应人等如今都在宫里,都可以找得到。

我去诏狱见她,她骂自己大嘴巴,该割了舌头,可等我刚拿了一样刑具过去,她便吓得尿了裤子……”

简单说,这梅碧莲家里有亲人,又有房有地,不至于为了个把银两轻易犯欺天之罪;

除了爱喝酒、喜欢吹牛,倒是没有其他的毛病;

另外,还是个胆小如鼠的。

嘉靖叹了口气,一时无语,这事真是跟吃shi一样的感觉:吃了shi不会死人,但是想想就恶心。

想杀吧,为这点事不值当,不杀又恶心人;

她这造谣能力实在离谱,回头她再瞎比到怎么办?老子不要面子的吗?

当然了,在朱寿瑛看来,问题就不同了:

以往但有不顺心,嘉靖都可能会直接将宫女打死,她眼下在想的是,她的父皇会不会株连梅碧莲的家人。

至于那梅碧莲,估计是死定了,她也救不了,毕竟嘉靖都差点被气死。

“父皇,此事应当是没有幕后主使,要不就大事化小吧,

那尤点黛虽是有些粗苯,平日倒也没犯什么错,依我看就罚的轻一点,您要是不放心她,我那正好缺个打杂的宫女,我盯着;

至于那梅碧莲,您看着办吧。”

嘉靖双目微闭,脑中思索:

他如今是皇帝,杀一个这样的人,似乎不是什么需要纠结的事;

可是如果仅仅因为一句造谣就杀人,他以后会不会也跟史上的嘉靖一样,变得动辄杀人?

这似乎只是一个普通宫女的生死问题,却是有更深刻的意义:

他杀人的标准,是什么?

是自己的喜好厌恶?

或是看那人是善是恶?

还是依法家的思想,按照《大明律》依律解决?

似乎,都有道理,但又都不对。

朱寿瑛没想到,她的父皇会因为这件事而思考那么久——

过往,她觉得嘉靖是一个无情的人,杀伐全凭喜好;

这一月以来,在她眼里,她的父皇对待她们这些孩子极为温和;

为国事则殚精竭虑、处事果决,又有许多奇思妙想,堪称英主。

可无论是哪一个,和眼前这个嘉靖一对比,似乎都不重合。

而嘉靖还在想,想着想着,似乎有了答案:

我是大明的皇帝,皇帝乃是一国之主;

我是孩子们的父亲,父亲是一家之主;

既是为了大明,也是为了自己的小家考虑,杀了这个人有用吗?

似乎并没有用,过往他杀过那么多宫女,这不还是有乱说话的?甚至是逼得宫女们直接来刺杀他。

直接宽恕有用吗?

似乎也没有用,那宫女兴许会觉得造谣无事,此后继续。

嘉靖想了又想,最后叹了口气道:“既然她喜欢造谣,那就让她以后来治这些造谣的人,

把她从诏狱放出来,让她去宫正司,挂六品典正职,专职查办流言纠察,仍领宫女月俸;

办得好,升任典正,办的不好,她自己看着办。”

这处理结果,还真是让朱寿瑛没想到:“父皇,真要用她?”

嘉靖点点头:“先这样吧,此事不好牵扯,朝廷的事还有许多,也顾不着更多考量了。”

看来也只好如此,朱寿瑛转而说道:

“那戚继光可以回府了吧?父皇如今身体好了大半,他们在这倒是没必要了。”

嘉靖又说道:“

让黄锦放那两位宫女出来,那些吩咐也让他来说,顺便提一嘴说是你求情了。

戚继光嘛,那是自然,不能让他在这里耗着,过几天,他可还有要紧事要出席呢。”

朱寿瑛闻言,有些不知道说什么好:

“父皇,有必要为了我让别人都恨你吗?这话让我去说,我可说不出口。”

嘉靖呵呵一笑:“得,我直接写道旨意,让人去北镇抚司,送到黄锦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