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论时政疏》(1 / 2)

入夜,徐阶府上,一位身材短小、面容白皙的小老头端坐于主座上——正是徐阶。

客座上乃是一位长髯飘飘、面容俊秀的青年,颇有一番英姿勃发的气质,此刻正在愤愤不平的吐槽:

“恩师,礼部公议,就议出‘公主少师’这么个结果?学生不解。”

这正在吐槽的,自然就是张居正了。

如今的张居正同志方才25岁,还是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虽然不如杨继盛或海瑞胆子那么大,但也是个敢上疏针砭时弊的。

徐阶听着张居正的抱怨,倒是不急不缓的抿了口茶,

因为身材不高,他两腿坐在椅子上有些微微离地,可是脑中的政治智慧,却足以令如今朝堂一众人望尘莫及。

徐阶喝完茶开口道:“这有何不妥?”

张居正继续吐槽:

“未有寸功,却为此一人加设一品衔,此等事件可谓亘古未有,

究其根本,那戚王夫人之所以能如此,不过是陛下看中了那戚继光;

他如今不过21岁,靠着祖宗荫封得了个指挥佥事,虽是有些战功不假,赏些金银、提拔一职半级也就罢了,

如今竟是陡然成了副总兵,实在荒唐!”

好吧,虽然嘉靖是本书主角,可是张居正怼的一点没毛病,但凡是脑子里装着国家和百姓的人,都会觉得皇上这操作简直离谱。

徐阶何尝不知?他自然也知道。

只不过,宦海沉浮,几经磋磨,论政治嗅觉的敏锐,他如今堪称朝堂第一人,即便是严嵩、严世蕃之流也不行。

自从庄敬太子死了,嘉靖昏睡两三日才醒,自那之后徐阶便感觉道,似乎有些事在发生变化——

虽然嘉靖这些操作看似荒唐,却与以往不同。

而他今天在名单里故意加上杨继盛, 也是为此做的一番试探,就看嘉靖怎么回复了。

另外,就算嘉靖还是一如以往,他也没办法, 很多事他徐阶说是没用的。

听着张居正的抱怨,徐阶叹了口气道:“居正啊,忧心国事是好事,不过,还是先做好自己分内的事。”

张居正愤愤道:

“恩师,学生如今是翰林编修,该修的书一册不少,该做的文一页不落,否则也不敢来您府上;

学生还是要问,此事礼部为何不争?”

徐阶笑呵呵道:“有些事,你若是看得明白,不必我来说,你若是看不明白,老师也没法教你;

这个一品衔的事,你就不要多想了。

如今裕王、景王要提前开府,陛下明旨招募侍读,你的名字礼部已经报上去了,先去准备吧。”

张居正闻言,心绪复杂无比,一方面徐阶确实对他有知遇之恩,也教会了他不少,现在又为他谋这么个好差事,

另一方面,他又觉得自己的老师太怂了——啥都不敢说,啥都不敢问,一定程度上,他感觉徐阶还不如严嵩。

张居正叹了口气,起身行礼:“学生谢过恩师。”

徐阶摆摆手:

“写你是因为你确实有才,徐陟还是我弟弟呢,我不也没写他吗?

好好准备便是,其余几人也多是你的同科,或是前辈,不可大意;

这么个关口上,就不留你吃饭了,免得被人说是以权谋私。”

张居正闻言点点头:“谢过恩师,那学生先走了。”

此刻看似平稳下来的张居正,却不知他脑子里在如何打算。

…………

翌日一早,嘉靖的吩咐就下达给了礼部,礼部又把吩咐下发。

张居正原本正在翰林院写书,就接到了礼部的文书,正是嘉靖给他们几人的考题——

《论时政疏》。

张居正看着这玩意,不觉得有些恍惚:这特么不是我最近偷偷在写的奏疏吗?

竟然连题目都一样!

难不成皇帝陛下在我身边安插了锦衣卫?

张居正捋捋胡子,抬头四处望了望,可周围哪有什么锦衣卫,都是一群书袋子,

勤奋的都在埋头编书、看书,懒的就是在喝茶水、看小说。

倒也是,我这屁大点的7品编修,哪值得皇帝派人盯着?

张居正写这《论时政疏》,是有许多考虑在的。

进翰林院两年了,虽然自己还没什么起落,但是目睹了夏言、曾铣的死,以及朝中诸多事情,

之后他又研究历代典章制度,朝廷得失,倒也有些心得。

这玩意儿他准备了好久,早已写完了,一直在等待机会呈上去,就怕皇帝看不到,或者看了不鸟他。

嘿,这可真是瞌睡来了送枕头,倒是个好机会啊。

徐老师,我爱死你了,幸好给我写在了侍读备选名单上,不然哪来这么好的机会一展才华?

一向稳重的张居正也不禁眉开眼笑,乐的跟娶媳妇似的,立刻奋笔疾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