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会开的,事情倒是变动不小啊,又是要买战马、又是团营启用张经,看来陛下是要打仗啊。
诸位大臣虽然没有说一句话,反正这是兵部的事,跟他们没啥关系,可是心里自然都有一番想法。
当初嘉靖要修道,在天下选道士的时候没把握住机会,如今既然皇上想搞军事,那咱也找机会多留意留意,
况且这可比选道士要好得多,那玩意儿如今得势可是史书上估计要挨骂,但是军事上若是立功,那可是又有权、又有面子、又能青史留名的好事。
吏部可以看看哪些文官懂兵法,回头推荐推荐,说不定就能立功,当初的于谦那么猛,人家也是文官出身;
刑部可以看看哪些罪责不重的军官有本事,好的也可以推荐,万一有功那就是两面都有好处;
……
总之,虽然只是两人任职变化,可是各部官员都会闻着味道,此后多有留意——
这就是嘉靖要的效果,我什么也没说,可是你们自己就去干活了。
只说麦福继续问道:“诸位可还有大事要奏?”
这时严嵩再次开口:“老臣有奏,前些日子联合兵部,审阅了东南几省的将官,筛选出年轻将才一人,名为戚继光,已是让陛下和翁尚书都过了目;
今日议事,也该给他商量个差使出来,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说起戚继光的职位,严嵩可能比戚继光笨人还着急:
这人是严嵩自己列的名单,如今都到京城好几天了,陛下也见过了,可是还没封官,这他怎么好意思请到家里喝酒吃饭?
嘉靖又是敲了敲那磬:“今天倒全都是兵部的事,那还得问问翁尚书的意见?有何职位合适?”
这也是早就说好了的,翁尚书便直言道:“陛下选中的人自然不俗,臣看过他的履历,倒是颇有一番带兵的本事;
不过此人年纪尚轻,若是贸然用其担任总兵等职位,恐怕难以服众,不如改任凉州卫副总兵,既能积攒威望、又可熟悉边事,日后再委以重任。”
这凉州,可不是随便选的:
凉州在现在的陕西境内,那时候气候还挺恶劣的,也是个穷地方,却又是仅次于宣府、大同的军事重镇,
这地方时不时地会有鞑靼侵扰,民风剽悍,跟鞑靼可谓国仇家恨一大堆,
但是近些年又不是鞑靼进攻的重点,不至于出意外,也没那么多的敌军探子,可谓是最合适戚继光练兵的地点。
诸位大臣听了,只觉得事情古怪:这人升上来的也太快了吧?之前跟着参加完斋醮,大家也就知道了戚继光的名号和履历
不过是个20出头的毛头小子,这就副总兵了?我的翁尚书啊,您这是年纪大了糊涂了?
当然了,话是不能说的,毕竟皇上、首辅严嵩、兵部尚书翁万达三人都觉得合适,你们这些职位不沾边的说个锤子?
虽然本就是商量好了的,可是嘉靖自然要装作一番思索的样子,毕竟这可是所谓的太祖托梦之人,不郑重点,演的怎么像?
嘉靖中气十足道:“准。”
严嵩见状,倒是觉得官职给低了,原以为这戚继光怎么也能搞个总兵,或者都督通知当当,不曾想只是个副总兵。
不过这也随便了,反正安排了职位,成了明面上的人,他就可以拉家里去请客了。
议完了这个,麦福又问道:“诸位可还有事要奏?”
这次又轮到翁万达先说话:“臣还有事要奏,大同总兵周尚文病重,恐怕难以维持,如今需另谋人选。”
这麦公公闻言面色古怪:“往常议两件事就算多的了,今儿的事没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