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天马行空(1 / 2)

黎明大逃杀 针眼画师 2238 字 2022-12-27

进入了平稳的跨洋巡航时间,前面已经睡了一觉,加上了火山灰的颠簸,我已经睡意全无。我冲了一杯无糖咖啡,并且递给了J博士一杯,开启了聊天模式,聊天内容从一开始的扯淡,变成了理论的探讨。他主攻的专业方向是恒星对流理论以及与之相关的恒星结构、演化和脉冲稳定性。

一开始我们聊起这次强太阳风暴形成的原因,我问他:

“以往也有太阳风暴的发生,据我所知大概11年就有一次,他是太阳内部剧烈活动引起的地球环境的变化,为什么这次的活动如此强烈?”

"太阳风暴的爆发具有突发性和随机性,我们也无法精准预测它的爆发时间和爆发强度,我们的太阳存在了46亿年,正值中年时期,它就是一个巨大的氢气球,还有百分之27是氦,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核聚变,按道理来说,核聚变应该是稳定的,为什么会突然爆发我们也不知道。”

我们聊了一下黑洞的形成,按照万有引力,质量越大吸引力越大,那么质量大到一定程度的天体就成了黑洞。

“光质量大还不行,还要体积特别的小,你看星云的质量多大呀,但它的体积大,所以也形成不了黑洞。像地球这么大的天体,需要把体积缩小到9mm,大概一颗葡萄大小才能成为黑洞。”

我问他:“那为什么地球不内缩成为一个黑洞呢?”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两个原子之间有强大的斥力,阻止了地球的内缩。比如我们的太阳,正处于壮年期,每天都在进行着核聚变,这就是氢弹的原理,两个氢变成一个氦,内核温度进一步升高,三个氦又可以聚变成一个碳;聚变的过程就是产生越来越重的元素,直到变成了铁元素铁,这个玩意儿很邪门,它不产生能量反而吸收能量,这时恒星的外壳就会突然塌缩撞向内核,这就是超新星大爆炸。"

我听得来了兴趣,急忙问道:“然后呢?”

“然后,恒星短暂的照耀宇宙以后就要归于沉寂了,最终外壳在内核的吸引下开始急剧内缩,如果质量特别大,内缩力强到把电子压到原子核里面,直接与质子相结合就变成了中子,这时候,一颗恒星就变成了中子星。中子星的密度很大,并且没有电磁力,如果引力足够大,中子星继续收缩,缩小到施瓦西半径,光都逃不出来,就成为黑洞啦。”

“也就是说,要像我们太阳那么大质量的恒星塌缩才能形成黑洞咯?”

“也不是,大质量恒星所形成的黑洞蒸发速度比较慢,所以比较稳定,反之小质量的行星也可以形成黑洞,但是蒸发速度特别快,这里说一句,黑洞的蒸发速度是霍金提出来的,他发表了一个结论,黑洞虽然连光都逃逸不出来所以无法被设备观测到,但是可以辐射出光子、中子等,他把这种现象称为霍金辐射,像我们地球大小的行星形成的黑洞蒸发大概为10的负的21次方秒。”

“说到黑洞我就可以引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里我先简单描述一下狭义相对论,他搞出了一个刻画弯曲时空的引力场方程,而宇宙的奥秘就隐藏在这神奇的引力场方程里,起初他只是想描述在两个基础上:一个人光速不变的原理上,而另外一个就是,在所有惯性系中,物理定律形式都是相同的,也就是所有坐标系下的匀速运动都适用。它把时间和三维空间融为了一体,得出了钟慢效应、尺缩效应、质速关系、质能方程等等。”

“1922年的时候,就有学者通过解引力场方程得出了宇宙在膨胀的结论,爱因斯坦他老人家当然不信,结果在1929年的时候,天文学家哈勃彻底证实了多普勒效应,远处恒星的光谱在红移,也就是说宇宙确实是在膨胀。而更离谱的在后面,科学家史瓦西根据引力场方程,假设一个真空环境下的球体不旋转不带电,不断地收缩,当半径小于某个数值,光不能逃逸,就得出了黑洞的结论。”

“J博士和你聊天挺有有意思,感觉学了好多知识,虽然都听得一知半解,以后还有不懂的地方再向你请教,航线还长着呢。”

“几个小时对于传授知识来说不算长,我真希望能够一直讲下去。以后说不定哪能能够用得上呢。”

我笑着说:

“嗨,其实我们开飞机的也没那么高大上,你要懂操作它,首先得非常熟悉它的标准操作程序,还有它机械工作的原理,懂得民航法规以及要遵守规定。而其他方面的专业知识我们都是学的范围很大,做一个全才而不是专才。毕竟前几年回公司的功勋飞行员都是战斗机飞行员,你要说理论知识有多强也不见得,但人家手法老道、经验丰富,不得不服啊。”

小涛开玩笑说是:“像我就刚回公司就更不用说了,呵呵,我说博士,是不是你女朋友受不了你唠叨了所以就来祸害我们。”

“我平时也不怎么说话,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特别想说话,好像想把未来几年的话都说完。哦那是我的媳妇,我们已经结婚了,但是没有小孩。”

“真可惜,反正无论如何我们都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为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