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0年,李小能化身鲁班一号,开启了帝国的军事巡查。
西伯利亚总部,鲁班一号受到了秦路的热情接见,他持着帝国著名的军事顾问专家,帝国工业和基础技术高级顾问,南京为民府资深智囊团等身份。
此时的西伯利亚总部兵力已经达到了400多万人,第一指挥长秦路元帅,参谋长朱乐夫。
他并没有沉迷在西伯利亚总部安排的酒宴聚会,而是直奔西伯利亚和德意士的边境:
“秦大帅,这里的驻守部队有多少人?”
“陆军两个军,炮兵一个师团,装甲和坦克各一个师团。”
“你们的部署也太过简单?万一敌人来侵犯呢?”
“我们和西边最大的德意士王国已经交好二十多年,还是伟大的陛下亲自缔约。近年来两国交流频繁,我们暂时不会有战事发生。”秦路挠了挠脑袋回答道:
“我是说如果,我们不能够放松警惕,不应该把没有想不到的事情当做未来的不可行动的动力!”
“那你说呢,帝国伟大的军事顾问?”
“利用当地材料去构筑防御工事。尤其是更多处于防御方的我们而言,我们在这上边应该下功夫。在重要防区的通道上都会增设大量的掩体和碉堡,而这些防御工事大部分都是由水泥做为主材料搭建的,并且用当地的大量木材构成前沿防御指挥所和士兵聚集地。但都有个范围,像小型一些的碉堡所用的木材直径往往不会小于15-17厘米,随着掩体的增大木材直径也会增大,当然,为了能够更加安全坚固,西伯利亚总部军团会在原有木材的基础上进行加厚增大。帝国的防御工事基本上就是沙袋、石块、战壕和原木构成的,在不同季节也会用到新材料,就像冰块,原本看似平平无奇的防御工事,因为来自西伯利亚的木材显得高大上起来。”
听了李小能的言语,他也感觉这个军事顾问专家不是一般的酒囊饭袋,最起码脑袋里有货。
在和平的情况下,他还能保持冷静的头脑,对于未来之战事保持一颗敬畏之心。
李小能,少年时期的他家境虽然算得上富有,但是家庭的收入还是能够支撑一家人的生活,所以他童年的日子是无忧无虑的,并没有什么烦恼。(李大能亲自规定,部长级别还有各地总部负责人财政收入公开,除国家管理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外,工资都按标准发放,本人也是如此。但是每次战役胜利或者晋升都有特殊补贴。)
不过这种日子没持续到他长大,李大能就断绝了他的生活资金来源。生活只能靠着母亲维持,一直到他十四岁,为了生存他只能从平民开始,攻读帝国的大学和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后来又在德意士著名的汉堡国防大学攻读军事理论系,获得了一系列的勋章和荣誉。
印度洋事件爆发后他只有18岁,为了参军上战场。他谎称自己20岁,才得以加入军队。加入部队的他成了一名突击兵,因为在一战时期表现出色,多次获得勋章。而后又被当作了培养对象,送到了后方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而所有人不知道的是他是陛下李大能的儿子,也是帝国的儿子!
这道著名的“列宁格列”防线,在以后的战争中被称为最伟大的防线,以及德军的埋尸地!
1830年6月26日,李小能又到达了太平洋总部东京府。
此时的海军总指挥佟有为正在太平洋岛屿链部署海军联合训练,潜艇前行侦测和突袭敌军的油轮,而驱逐舰则负责布防警戒。
此时的太平洋舰队已经拥有万吨航母6艘,驱逐舰42艘,重巡洋舰40艘,潜艇多达100多艘,整个场面好不壮观!
“鲁班大师,你看我们的进攻型方阵如何?联合作战就是把海军的优势尽量发挥出来!”
“不错,但是万一敌人打进来了呢?我们是否做好了防御?”
“这不可能的吧。帝国从来只会去主动进攻,还没有被迫防御的战斗。”佟有为不可思议道:
“我是说如果,作为一个合格的统帅,就应该把所有的问题考虑在自己的脑海中,并做出最有效的方案…”
“这…那就边打边防,但是怎么防没想好。”
“太平洋岛盛产椰子树,这种树木枝叶集中在树冠,砍伐起来非常容易,椰木内部较有韧性,可以吸收弹丸或弹片的冲击力,从而减少士兵被破片伤害的几率。但是,随着树龄的增长,椰树树干中心会变得过于松软,容易被击穿,而且承重能力也大为下降,所以用椰子树干建造大型设施时就需要使用一些金属钉和金属夹板进行加固,相邻的两根圆木首尾都会以大号金属钉钉在一起,两侧也会用金属夹板固定,以便让质地松软的木材形成更为坚固的结构。
空的木桶和金属燃料桶也会被填满沙石,按照直立或者其它方式堆放在防御工事内层,加强防护能力。金属油桶有时还会去掉两端的封盖,然后从中间纵向剖开,从而得到两张铁板,在碾平后可为战壕或者工事的顶部提供一层金属顶盖。木桶也会被去掉封盖,前后相接地排列在预先挖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