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初为人师(1 / 2)

满腔热血为人师,有教无类不言弃。

善导差生班风变,牛刀小试旧貌移。

大学毕业了,秦正交好的几个同窗主要都是同市的,大家一起收拾行李坐车回家等待分配工作。

在家的时候,秦复兴问:“阿正,你想不想留在城里做老师?如果你想留,我就找找关系,请人吃饭帮个忙。”

秦正不以为然,皱着眉头说道:“不用了,到时候分配我去哪就去那里教。”秦复兴:“在城里和在镇上的待遇有所区别。”

秦正当时满腔热血,不懂社会现实的一面,不以为然地说:“在哪里教书都是为人民服务,没有必要搞关系。家里现在条件也不是很好,两个弟弟还要读书,找关系肯定要花钱的。”

秦复兴说道:“一顿饭而已,你也长大了,很多事情可以自己决定,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从毕业到工作安排下来这段时间,也是一个暑假时间,这段时间是一个很重要的调配时间。到快开学的时候,秦正收到工作安排通知回光平镇中心学校做初中老师。

学校离镇上的房子比较近,秦正就住在家里,每天骑5分钟自行车就到了学校。学校安排秦正做初二(2)班的班主任,教语文课,因为教师紧缺,他还兼任初三(3)班的政治。

19岁的秦正充满了激情,把满腔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他认为教学上要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产生学习的热情,不害怕学习,变得积极主动,就能事半功倍了。所以他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也一视同仁,他在课堂上善于提问,善于鼓励,让学生主动思考,在自我的成长中变得有自信。

班上有一个学生叫陈光耀,高大威猛,身高一米八,光头圆脸,因为读书晚,当时已经17岁了,是班上最调皮,是有名的混世魔王之一。他上课睡觉,不交作业,迟到早退、打架是家常便饭。

开学的时候,教过陈光耀的老师提醒秦正要注意他。秦正不以为然,因为自己曾经也做过差生,对差生没有排斥感,而且《道德经》上也有说“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

对《道德经》这段话,秦正领悟出的道理是:每个人都有可取之处,聪明的老师要善于教育各种性格的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真正的尊重。在班里,陈光耀是比较特殊的学生,顽皮的学生都听他的,主要处理好他的问题,学风好了,全班的问题都能解决。

秦正第一次找陈光耀到办公室交流,笑着说:“对学习有什么感想吗?未来想做什么?生活还好吗?有什么需要帮忙吗?不用客气,我们年纪也相差不多,有什么话就直说。”

陈光耀以为会挨骂,结果却看到老师这么和颜悦色,连酒窝都露出来了,心里很诧异,怕秦正后面放大招,谨慎地回道:“没有什么问题,谢谢老师。”秦正继续笑着说道:“没有什么问题,那以后就要帮我一起把班里的纪律搞好啊。”

陈光耀马上举起右手掌放到头上敬礼:“报告老师,没问题!”说完还做了一个搞怪的表情。秦正看了哈哈一笑:“我信你!不要让我失望。”

从此以后,班风大转,从最顽皮的班级变成最优秀的班级。陈光耀很重承诺也不迟到早退了,如果顽皮的学生捣乱,影响了大家学习,陈光耀就会出声制止道:“不要吵,安静!”他一个凌厉的眼神过去,再调皮的学生也安静了下来。

秦正有一次让班里的学生写作文,要求在课堂内完成上交。班里有一位学生叫敖智平一个字都没有写,秦正就让他留堂写好才放学。等秦正出了教室,有几位学生跟着出来跟秦正说:“老师,你让他留堂,你是自找苦吃呀。他智力很低的,根本不懂写作文的。大家都知道的。”

秦正恍然大悟点头道:“原来是这样,难怪一个字都写不出来。你们放心,我有办法了。”他于是跟敖智平温和地说道:“你不会写,总会抄吧?以后你写不出来就抄。我不会罚你抄作文的,无论你是抄作文选还是什么,你只要写上去就行了。”敖智平点点头,抄了一篇作文交上去。

秦正按部就班地认真教学,过了几个星期初三的政治老师来上班了,秦正就不用再教政治,一心教语文和管理班级就行了。

班会上,秦正说:“班里现在已经变好了,有班干的功劳,也有光耀的功劳。大家安心学习,再接再厉。班里设立了进步奖,奖励给有进步的同学。这次把奖励给进步最大的陈光耀同学。”

全班学生都鼓起掌来,把目光投向陈光耀。陈光耀不好意思地笑笑,第一次收到来自老师的表扬,他一下子还有点不适应。

周末和其他放假时间,秦正经常组织班上的学生一起出游和搞活动。师生一起骑车去一些风景区游玩或者野炊。通过在集体活动中的交流,全班同学互相了解多了,感情好了,更加团结,学习更认真了,成绩自然也渐渐好起来。t

第二学期的时候,有一个学生转学过来,成为插班生,名字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