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明诗趁着家里人上班的上班,去地里的去了地里,没人在家,明诗从自家的后门靠着山坡绕到了明小叔家倒塌的厨房。
因为用的是红砖,所以差不多都是红的,只不过屋顶是用黑色瓦片,所以里面还有黑瓦。
下过雨的缘故,倒下来的红砖颜色格外的深一些。
这一段路是泥泞的黄土路,明诗是穿着胶鞋踏过来的,就算这样鞋子上也满是泥土污迹,鞋底重的都快走不动路了。
明诗对着路边长出来的草丛就是一脚踏了上去,左边擦擦、右边擦擦,这一只擦完,换另一只脚继续,等把脚上的污迹弄得差不多明诗才走了过去。
因为是坍塌的缘故,所以有好多的碎砖碎瓦,红色的砖块不太结实,摔下来的时候好的断成了两半,不好的三段、四段都有。
明诗还记得后来这里的砖没人在意,明爸明妈也没人过来捡,就在几年的风吹雨打里渐渐的风化,变得非常之脆。
想到这里明诗上前捡了一块砖在手里掰了一下。
嗯……掰不动。
好的这起码证明这砖烧制出厂的时候挺好的,后来的砖确实是风化的太严重了。
想到这里,明诗就着好一点的砖捡,这也包括了断成两半的,到后来明诗想了想,连断成了好几块的也捡了。
当然不可能抱着送到家门口,直接先放在了背包里。
倒下来的不光有砖、瓦,还有几根木柱木梁。
明诗上前看了看,因为长时间没人在家,也没人用厨房的缘故,这几根木头都有点被虫蛀了,明诗皱了皱眉,本来还想着能不能二次上岗的,结果就这?
算了算了,这玩意儿收了回家在晒一晒,等干了就去劈了当柴烧吧,也能烧不短时间了,接下来的时间明诗就在这里专心的捡砖瓦。
这些砖瓦在明诗的背包里分成了四份,一份是好的红砖,数量不多。
第二份是半块的红砖,数量相对来说比较多。
第三份就是好的瓦片,这个数量是最少的。
第四份就是碎成了好多块的碎砖和碎瓦,它们统一在一个格子里,统称为碎石。这是最多的。
也幸好明诗的背包同一个格子,数量无限叠加,没有上限。
这些碎石,明诗准备拿来铺路的。
等着上面来修路也不会修到这里面来,里面没啥人家,后来都搬的差不多了,就更不会有人来修路,这么长的路,明爸也不会自己掏腰包来修。
当然了就这些碎石子也不可能拿来修大路,明诗准备就在桃园里和家这里撒一点石子,要不然一下雨,出门就是一脚泥。
以前明诗上学一下雨,都要带着一双鞋,脚上穿着胶鞋去上学,到了学校再换。
特别是冬天,她们这里不是北方,属于南方,却没有南方的气候,冬天也会下雪,有几年雪下的特别的大,那时候的温度估计都是零下十几度了。
出门不带着鞋换,坐在教室里是真的会受不了的,脚都会没有知觉的。
虽然这些石子没什么用,但是可以给明爸做个示范呀,明家是不能自己修水泥路,没那个财力,但是去采石场弄点碎石子回来铺路也是好的,外面那一截可以让明爸和矿场提一提。
每次下雨路就不好走,他们车子装的大石头更重,路也难开,明诗觉得他爸提一提,矿上会同意的。
石子本来就不贵,再说了明诗记得上辈子小时候矿上还在开采的时候经常从外面拉碎石子来铺路的。
至于为什么不用矿上的废弃石头……
矿上的石头比人的脑袋还大,还不规则怎么用?
明诗卡着时间点,送了一次石头放在了水泥稻场上。背包里拿出来的时候都是堆好、堆整齐的一堆堆,除了碎石子。
明诗直接把碎石子扔到了自家大门口下方的大马路上,明诗家的地理位置是比路面高两米的,越往上方越矮。
明诗用在自家拿出来的铁锹,把堆在一起的碎石块推开、推平整。
明诗一边干着活,一边看着今日祈福。
上面写着今日祈福:毒虫退散。
明诗觉得这个buff特别的好用。
天知道明诗是有多怕这些东西,小的时候真的是无知无畏,大了以后明诗怕蛇、怕蜈蚣,怕一切稀奇古怪的虫子。
还记得小时候七八岁的时候家里来了一条蛇,就在走廊的墙角处,被扒柴用的花篮挡着,当时家里还有几个小朋友来玩,明诗和小伙伴竟然对着那条蛇吐口水,放到现在明诗吓都要吓死了,哪里还敢这么做,真真是傻大胆。
明诗家是在山边的,这些东西因为气候环境的原因,总是少不了的。
最可怕的是有一回,一家人在厨房铺了席子睡在地上,结果明诗眼尖的发现了一条从门缝里爬了进来的细条条的一条小蛇,明诗都要吓疯了,最后那条小蛇明爸也没有打死,用柴火棍挑了起来扔的远远的。
她们家这边有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