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煎熬,一旦有了小孩,那她的生活更是困难,况且,自己一旦在战场上不能回来,没有成亲的中秋还有个退路,可是,成了亲之后,她的退路都被我给堵上了,那样的话,自己会深深的害了中秋。
中秋的一双眼睛布满了通红的血丝,她本想去叫振国来招呼一下满秋他们,对于满秋和天水,中秋以前虽然没有听见过也没有看见过,但是,这几天振国的嘴里时不时就把他们的名字溜了出来,让她知道了满秋他们在振国心中的分量,这种特殊的朋友,中秋知道振国是一定不会怠慢的,尽管家里出了这种伤心的变故,她相信振国一定有驾驭心情的能力,谁知刚要跨进厢房,振国正在极力反对和自己现在成亲,她的心里就好像的打翻了五味瓶,她其实非常乐意趁着这个时候把亲事办了,自己好名正言顺的帮助振国打理家事,然而,对于振国不成亲的理由,她好像又没有更好的办法去强求于他,特别是振国所提到的为自己着想的道理,更让她无法不更加将心贴近几分,但是,当她那充满甜蜜的想法遭遇到这无情的拐点时,她的内心却有十二分的难受。尽管如此,或者是因为少女的矜持,她不得不眼含另一种泪水掉转身来回到妈妈的灵旁,一屁股坐下任凭谁来问她,她都一概不予搭理,只是一个劲地猛流着眼泪。
天水在振国家的书房里为振国写着悼念妈妈的祭文,他手里拿着草稿,在书房里来回地琢磨着,推敲着,他将自己变成了振国,那从振国振国口里知道的关于妈妈的故事,虽然十分零散,但足以使天水在心底里将它们串联起来,一个慈祥护犊的母亲形象了然于心,他梳理了一下自己去情绪,在案前坐下来,奋笔疾书。
“*年 * 月 * 日,不孝儿振国跪拜于慈母灵前曰:
儿自懂事,尽沐慈祥,自幼嬉笑烦皮于慈母膝下,余幼时文思愚钝,好武逞强,顽劣生事,为儿成才,娘百般苦说,恨铁不成钢,常以武穆为训,望烦儿效之作国之栋梁,母不责儿,因材施教,儿得以正道,以致成人,儿生而复生,尽得母益,此恩动于天地,此情远于山河!
虽无孟母三迁之变,却盛于孟母三迁之苦,身教言传,无论寒暑,冬暖其被,夏凉其身,当此之愿,唯去儿劣根。
奈儿生不逢时,今国土四裂,倭掳横行,值此之际,儿立志从戎报国,然时县府利令智昏,荷枪欲捕,无奈之下,儿一跳资江,以求明志,虽为中秋母女相救,得以活命,而母爱深深,牵挂之情,可想而知,终日郁郁而盼子,时时祈祷问观音,天长日久,终成顽疾。
然儿生就好强之心,早立马革裹尸之志,抗击倭寇,守疆护土,男儿之责,精忠报国,忠于家国,母之所愿。今儿战洞庭,扑常德,寻部队,谢青春,本当此刻奋勇杀敌,被告慈母病危,区区二百路程,却如千里之外,虽飞奔探母,却只听得一声儿郎,千言万语,嘎然而止,此情如刀,此景如炼,自此之后,欲聆母训,梦托周公。
母之教育,不但泽惠儿孙,临终捐书,德泽乡梓,今书温犹是母味,环音尽是哭声。
幸祖德远泽,母爱深培,儿今娘舅为师长,抗日战场可先锋!他日若有凯旋之日,定当再具三牲酒令,祭告慈母之灵,母当远在九天之上,鼓励浪儿奋战万军之中。
儿今哭慈母:
辛慈哺爱子,一岁两岁十几岁,岁岁如此,恩如一日;
痛涕哭恩娘,百声千声万万声,声声啼血,断乳千秋!
慈母手中线断,暂放花针成永逸;
游子身上衣全,追思恩德报长安!
呜呼悲哉。尚饗!”
落笔之后,天水悲泪长流,一是为了振国而哭,大家都还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很多事妈妈都还在为自己操着心,反过来说,妈妈其实真的太过年轻,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可是,如今振国妈妈还刚刚四十出头啊,这种事,摊到谁谁都会悲痛欲绝。二是为了自己而哭,本来自己的父母早就为自己定了一门童养媳,二十几年来,一直生活在一起,自小青梅竹马,亲密无间,人前人后总是亲亲热热,风情万种,虽然对于夫妻关系都有些羞于出口,但对方举手投足所要表达的意思却互相内心明了,配合得相当默契。
天水去桃花县城读书之前,两个人总是手拉着手上山打柴,下地种菜,因为是两小无猜,倒也是打打闹闹,拉拉扯扯,无拘无束,他们认为所谓夫妻大概就是这样,家里没人的时候,两个人也常常睡在一起,然而,终究是不太懂事,一直没有闹出真正夫妻那种事来,即便是有时候天水感到裆里有些不适,也以为是身体出了什么毛病,没有知道应该一番云雨才能解决这羞人的问题,每当此时,他的小媳妇也只能干着急,生怕父母不在,天水就出了什么大事,那不把自己剁成肉酱才怪呢。所幸的事,这种毛病不要多久,它就自然而然的好了,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两人都不再惧怕天水的这种莫名其妙的病了。
直到天水十五六岁的时候,去了县城读书,慢慢的从一些早懂人事的同学口中知道了一些关于夫妻的生活方式,他才真正感觉到自己有些害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