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就确认女孩的家是不是在自己家的附近。
“是的,长官。”
“朱振国的父亲叫什么?”听到女孩的口音完全是自己的乡音,师长又升起了一丝亲切。
“朱用于。”
“朱用于?”
“是的。”
“你叫什么名字?”
“中秋。”
“中秋?八月十五生日?”师长伊然成了中秋的长辈,事实上,他也可以肯定自己真的是这个女孩的长辈了,所以,言语中多了许多慈祥。
“恩。”中秋不知道这位长官为什么问这些事,她关心的是振国,但又没有理由发作,因为这个长官有一种对她不可抗拒的亲和力。
“来,孩子你坐。”师长把中秋拉到凳子前,“你给我讲讲,一个女孩子家为什么要单枪匹马来这里找朱振国?”
这一问,让中秋好生羞涩,但她因为拥有对振国那份骄傲,也就少了许多矜持,于是,就将从和妈妈避难去洞庭,江边救振国,私定终身以及玉山叔回家讲叙的振国的故事原原本本的跟师长讲了一遍,只听得他这久经沙场的将军唏嘘不已,直叫后生可畏。
“那你怎么知道振国在这里?”师长亲切的问中秋。
“还不是振国打完前几天那仗写信回去了,我从信里知道他就在离家里不远的这个地方。”
“哦,送信的就是那个老百姓吧?”
“是的,你连这个也知道?”中秋好不惊奇。
“哈哈,我知道的还多着呢。你婆婆姓熊,振国弟弟叫安邦,你家门座北朝南……”
“你知道我家?”
“你公公婆婆现在的身体怎么样?快跟我说说!”
中秋更加感到奇怪了,这个师长怎么这么清楚自己的家?甚至有些东西连她到现在都还没有这么清楚。不过,既然人家知道,那就证明这个师长跟自己家渊源不浅,中秋心里一阵激动,再看这个师长,不管怎么看都感到亲切。于是,她把家里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和师长说了起来,当师长听到自己的婆婆身体非常虚弱的时候,她看见师长有些激动了,看见师长眼眶湿润了,她怀疑是不是自己言多而杂说错了什么。
振国和中秋一前一后跟着舅舅走进舅舅的住房,房子里干净异常,几乎一尘不染,垫得犹如刀削的军被方方正正的摆在床头,床单上平平整整,见不到一丝皱纹。
茶桌上仅一壶一杯,里面水清茶靓,见此情景,振国不由得两眼一酸,眼泪几乎掉了下来,他明白,舅舅虽然年近半百,可是还是孑然一身,身边并没人照顾。
振国连忙一步跨到舅舅身前,将摆在茶桌旁的椅子移了移,自己站在椅后扶着椅子,等舅舅落座以后才走到舅舅的侧面恭恭敬敬地站定。
中秋见舅舅坐了下来,麻利地端起桌上的水壶,给舅舅稍微添了一些水,问道:“舅舅,您这开水是在哪里烧的呢?我帮您再去烧一壶开水来再泡茶好不?”
“好,好,好。好多年没有享受过亲人的服侍了,今天舅舅高兴,高兴啊。哈哈哈哈。”说完,朝房外叫了一声:“小马,你带我外甥媳妇去烧写开水。”
“报告师长,我去就可以了。”
“小家伙,你懂什么?晚辈敬的茶是孝敬,你烧的茶是责任。去!”
“是。师长。”
师长看着中秋走去房间的背影,内心非常欣慰,脸上喜笑颜开。
“舅舅,您一直一个人生活?”振国有些伤感。
“哈哈,舅舅戎马生涯,南征北战,随孙先生讨帝制,求共和,伐袁贼,保民主,抗日寇,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在战场上哪里有精力去照顾家小啊,既然不能承担照顾家小的责任,那就干脆先赶走日本人再说吧。”
“舅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好伟大,今天我才真正的知道了舅舅为什么伟大了。”
“真是个小屁孩。哈哈。”舅舅的高兴无以言表。
“小时候,我就以舅舅为榜样,因为有舅舅,我一直在自豪中度过,除了痛恨鬼子,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苦恼。”
“嗯。不过参加了革命就要有准备牺牲的打算哦。”顿了顿,熊致远像是自言自语“将之器,其用大小不同。基乃察其奸,伺其祸,为众所服,此十夫之将。夙兴夜寝,言词密察,此百夫之将。直而有虑,勇而能斗,此千夫之将。外貌桓桓,中情烈烈,知人勤劳,悉人饥寒,此万夫之将。进言进能,日慎一日,诚信宽大,闲于理乱,此十万人之将。仁爱恰于下,信义服邻国,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四海之内,视如室家,此天下之将!”
“舅舅是在背诸葛亮的《将之器》?”
“是的,当兵除了有准备牺牲的决心,还要有为将的思想,为将就要有为大将的胆气和智慧。能服众人可为将,但不如有勇有谋,有勇有谋可取,但不如知道近忧远虑,梳理信息,让战事了然于胸,决胜于千里之外。”
振国移了移脚步,他知道舅舅是在教诲自己,所以,不敢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