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武和江墨阳的友谊始于那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小小江墨阳的心中从此对于男性榜样有了非常具象的想象。
小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混子,他“盗”亦有道,在混社会的群体里,极具意气。
江墨阳日日午后都逗留在街边不回家,去游戏厅找小武。
小武就像一个严肃的家长一样,他可以容许其他街边小混混乌烟瘴气地闹,抽烟喝酒打架无不作为,小武并不计较,但是小小江墨阳,却被小武看得很紧。
“小子,过来。”打游戏的小伙子,头发染得五颜六色,招呼江墨阳过去。
江墨阳屁颠屁颠地跑过去。
“小子!”五颜六色头发的小伙子甩了甩他的飘逸碎发,从裤兜里摸出了几块钱的纸币,丢给江墨阳。
“小子,替我买包卷烟过来,这一块钱给你做跑腿费买零食去。”
江墨阳如获至宝,龙卷风般地跑到卷烟摊,扫了一圈找到了他的目标,给五颜六色头发的小伙子买了回去。
小伙子为江墨阳的飞速感到十分满意,江墨阳也为小伙子的奖赏而获得了快乐的午后。
从此,小小江墨阳开辟了一项新业务,就是狗腿子般地让自己的小脸露出狗腿子般的谄媚笑容,给各位游戏厅里消费的大哥哥们跑腿,买饮料和酒——当然,前提是小武不在游戏厅。
这时的小武,已开始展现出不同于其他小混混的精明头脑,开始倒卖钢材,开歌舞厅、台球室。把生意的版图,扩大又扩大了开去。
小武是个棍子,但同时,也是一个有精明头脑的商人。自他初具长远眼光开始,他在摸爬滚打坑蒙拐骗以及被坑蒙拐骗中吃过的亏、学到的经验,都被爱总结的脑袋瓜,运用到了生意场上去。
时代的春风吹来,春江水暖鸭先知——小武,就是那只鸭。
他从很早就明白,在积累只是一点点时,就要学会把那些灰色地带拿到的收入,一点点洗白。乃至到后期小武积累了一定原始资本,欲要涉足房地产行业,无奈经验不足,最后差点血本无归,于是不得不重拾老行当,继续赚他的灰色收入,越挫越勇,再拿着新赚到灰色收入,重新去干正业。
上世纪末,小武的发家史,就是一部G城的经济时代发展史。
江墨阳跟着小武身边长大,虽说总被小武“之乎者也,之乎者也”地教导着玩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不准他成天贪玩,跟着小混混背后进进出出。但是,人在河边走,哪能不湿脚——那些偷鸡摸狗三教九流的行当,江墨阳还是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
于是,14岁的江墨阳,彻底长成了正正经经、完美无缺的双面派,既装得了斯文,又做得了痞子。
少年时代的江墨阳,瘦瘦弱弱,身形纤细颀长,后面若跟上两名彪武大汉,颇有斯文败类的劲头。
当然,愿意跟在他后面小弟,通通不是看在江墨阳的面子上,都是看在小武的面子上。
然而即使如此,江墨阳的成绩十分的好。
“小子,成绩单呢?”小武在他的生意场所里看到江墨阳,第一句话永远是向他要期末考试的成绩单。
江墨阳总是满脸堆笑,就像儿时第一次见到小武,为了取到游戏机室入门票讨好的样子。
他怕小武,所以再想学那些三教九流的混混生活,再想成日流连在台球室录像厅与美丽女孩之间,他再想学习怎样吹口哨最拉风炫技,他还是不得不——在课堂上绞尽脑汁,把学习成绩提升了上去。
江墨阳习惯了一心二用。
而小武,对于江墨阳如师如父,像极了武侠小说的里的至上高人。
而父亲……江墨阳只曾听说父亲曾是一名青年便壮烈牺牲的警官,其它一切,无从得知。
正好似,他那终身沉默不语又落落寡欢的母亲,和她少得可怜的话语。
江墨阳是实在不喜欢回家的,静悄悄的,妈妈也不说话,有时候还有她悄悄哭泣的断断续续传来。
江墨阳的母亲,是一个典型的温柔的,却不够坚强的传统女性。
她有一切女性身上的美好特质,当然,缺点也是巨大的——太过柔弱。
他后来才明白,母亲当时多少是有些抑郁的——她无处排解独自生活的艰难与忧愁,对儿子却又无从提起什么。
母亲是一个温柔的,柔弱的,独自生活的丧夫妇女——可即使生活如此折磨着她,她随着岁月逐渐苍老的面庞,却依然能够看到清新秀丽的轮廓。
柔弱的女人,无论再怎样得年龄,总是能够激发男人的保护欲,惹得男人的怜爱。
在江墨阳最为叛逆的青春期,老江总——哦不,应该称呼他的大名,江伟宁,对母亲的热烈追求,也出现在江墨阳的人生字典里。
他是反感的。
什么时候,母亲,也要分别人一半呢?
当日的老江总,还并未搭建起今朝的江氏集团规模。
或许是G城吹起的一阵改革春风,除了小武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