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麦子队长的感慨(1 / 2)

国家事业 静易思 3219 字 2023-02-08

话说志远自从做了房地产开发项目,挣了更多的钱,有了实力,就拿出资金对油子寨村里的中小学校舍进行了改造。

他把教室里破旧桌椅全换了,与城里的学校一样。

还把那条通往民水县城的沙土路取直加宽,铺上了柏油,能过大型汽车了。

民师“灯笼花”转正后,由于成绩突出,被抽调到了公社教育管理站。

一年后,又转任古渡岸乡中学任校长。

后来,她被民水县教育局作为人才挖了去,任县重点高中——二中校长。

有句话说:宽容,是幸福的沃土。睡前原谅一切,醒来,便是新生。

松树沟的“麦子队长”听说当年的女副队长“灯笼花”逐步得到了提拔后,找到了这位重点高中的校长。

说她的小女儿宋佳燕今年中考,看能不能照顾一下,想到县里这个重点高中上学。

“灯笼花”说:“我是想帮这个忙,但主要还是看孩子的成绩啊。”

见“麦子队长”大老远的来县城找她不容易,“灯笼花”也借此机会缓和一下旧怨,就到高中学校旁边的民生饭馆里,招待了她一顿。

后来,“麦子队长”的“千斤”,也就是当初推荐知青上大学的会场边上,那个跳橡皮筋玩的小姑娘宋佳燕,考上这所高中。

“灯笼花”让这女孩住在自己宿舍里。

“麦子队长”千恩万谢,感慨地说:

“咱松树沟出去的,无论是回乡知青,还是下乡知青,都有不少好人哪,混出模样了的,没忘家乡的老农民啊。”

“我不算什么,比起孙顺龙来说,我对家乡的帮助差得远。”

“麦子队长”说:

“你也不用谦虚。不过,这几年,孙顺龙顺风顺水的,的确给生产小队和社员们做了不少好事。”

“灯笼花”说:“我知道这些,队里人都夸孙顺龙。”

“麦子队长”说:“我还不都是听关巧巧说的,她丈夫孔祥仁不是也在供销社干吗?他对孙顺龙的家庭情况十分清楚。

还有呢,在文化局电影院工作的关巧巧,与王牡凤在部队的老相好男人,是一个单位,消息还不是传得快?”

“灯笼花”对这些事并不关心,她只希望大家都顺顺当当的。

“麦子队长”在夸孙顺龙的同时,也是借机夸一下柳志远和“灯笼花”。她说:

“你高校长真有眼光,找了个志远这样的好丈夫。

有本事赚钱不说,还特关心家乡建设,给咱生产大队这么多的帮助,油子湾学校简直大变样。

你俩在咱生产大队,真的是‘麻袋里装铁钉——冒尖了’。”

说到这里,她好像想起来什么,打住话头,笑容收了起来,道:

“这里有个小插曲,你看看算啥事呢,真丢人。”

“灯笼花”一愣,忙问:“出什么乱子了?”

“麦子队长”轻声说:

“你可能还不知道吧?志远给咱大队学校购买的新桌新凳子,谁知前不久,四年级教室的桌椅少了二十几张。

校长气得把值班的老师狠骂一顿,让老师们展开自查,寻找线索,但没结果。

无奈何,校长只好把事情上报到公社,“董公安”来了,在附近群众中走访。

一个社员见公安的人来问,就说出了他半夜去厕所,看到了学校大门口发生的事,秘密才解开了。”

“灯笼花”说:

“这类治安案件,在咱们那儿好多年没发生了吧?是谁又起了盗心呢?”

“麦子队长”说:

“平时丢个鸡,少条狗,没见了头羊的事也有,但没多大的事。

这次是破坏教育工作,事就大了。

你知道是谁干的吧?”

“灯笼花”说:“这事我哪知道?”

“麦子队长”说:“还是当年对知青申艾华动刀子的偷猪人冷山蜀,你应该还记得吧?”

“灯笼花”说:“怎么不记得。艾华那年还上了报纸,全地区开知青会表扬他。”

“麦子队长”接着说:“因为不是第一次,这回董公安把冷山蜀送到县劳改队去了。”

“灯笼花”说:“看来这个人贼心未改。像这种好吃懒做干坏事的,是需要好好教育改造。”

“麦子队长”把生产大队里发生的事说完了,又接着前面的话题,说:

“你们两口子在队里名声好,给家乡挣了光,同时呢,你知道么?

与你们和孙顺龙几个人比起来,那个当官的周红霞就差远了。

当年与她结为做饭对子,一脸雀斑的徐桂荣找过她。

说自己工作不好,想请她帮忙调到县化肥厂,话没说完,就被拒绝了。

别说她了,就连‘大事队长’找周红霞想把他小女儿送部队当兵,她都不给办,说什么不能搞不正之风。

看看,看看,完全不给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