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期盼有错吗?(1 / 2)

国家事业 静易思 2931 字 2023-02-08

话说志远从胖经理黄桂花那儿贷到了款,可把“张想钱”和钱青林高兴坏了,直想把志远抬起来。

志远没告诉他俩从哪儿贷到的款,他俩也知趣,从来不问不该问的事。

自然,胖姑娘黄桂花帮助志远的事,“大事队长”不知道。

不然,他更会觉得自己当年的预想,再次得到了验证,说不定要到处宣扬的。

正如钱青林他表弟所说,只要诚信经营,生意很快会做起来的。

同时,也正如“梦鸭蛋儿”说的那样:“人,憨点好!”

他们让松树沟的那个“憨子”任自乐帮忙看门店。

“憨子”本来为人正派,心眼好,无贪念,易满足,服务态度好,很受顾客欢迎。

半年后,待还完了信用社的货款,他们三个人,连同钱青林的那个表弟,都狠狠地赚了一大笔钱。

但是,过了几年,这家电冰箱厂的经营每况愈下,志远早看到了苗头,及时停止了这项生意。

“张想钱”和钱青林都各自找生意做去了。

已赚到些钱的柳志远心想,下一步该干些什么呢?

一天,他遇到登平哥在华西科技大学毕业的儿子高小庆。

聊天中,小庆告诉他,现在电脑即将进入政府机关和厂矿企业,做电脑生意正当时。

志远一听,很感兴趣。加上这位内侄学的是电脑专业,自己又有些资金,就筹划着如何做。

结果,在懂技术的内侄帮助下,他发挥自己的管理优势,把姨的儿子朱方林找来帮助打理,电脑生意很快占领了贤城市场,

然后,他逐步向外扩展,员工也由当初的几个人,发展为一百多人,在好几个省都有生意。

后来,他吸收一些本科以上文凭的懂技术人才,把业务做到东南亚几个国家,他也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民营企业家。

同时,他的本家哥哥柳志笋和柳志竹找到他,说自己的木工手艺想派上用场。

于是,志远出资在广州郊区购买了块地,建起个家具加工厂。

他高薪聘请一位有木器生产管理经验的总经理,还派志笋和志竹两个人,外出考察了几家同样性质的国内工厂。

老手艺和新技术融合在一起,产品对路,又主要供应港澳及国外市场,销售火爆。

接下来,志远又在东莞增办了一个家具厂。

能力超群的他,当年没能进大学校门。

如今乘着改革开放东风,志远青云直上了!

再说兰生保的儿子兰振君,想下海经营,与台商汪先生合作经营毛尖茶。

为此事,他与贾自洁好一番讨论。

妻子说:“你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有稳定的工作,还想这想那的,不累吗?”

振君说:“这是我天生的毛病,一时半会儿改不了。”

妻子道:“有的人,追求和欲望无止境。有的人,知足常乐,顺应自然。”

振君道:“我大概属于第一种吧,总有新的企盼,难道这种心态不好吗?”

妻子道:“也不能说哪一种心态好,哪一种心态不好。就看用在哪个地方,哪个方面了。”

振君说:“人往高处走嘛。希望日子更好,才有奋发向上的动力,才能促进社会更快发展啊。”

自洁说:“这话没有错。但我一年来,与景院长交流较多。从他那里,知道一个人良好的心态,对健康有益,对人生也有益。

他给我讲了阴阳五行等传统中医理论,我觉得有道理。

所以,期盼和奋斗没有错。但人各有各的活法。我不追求大富大贵,只图安稳吉祥。”

兰振君娶了这个漂亮无比的妻子后,对贾自洁百依百顺,把他的奋斗精神,以及不满足现状的个性磨没了。

如今,对于妻子不同意他下海,振君说:

“这样也好,过着简单的日子,省去很多心。

不过,我以前那种对生活没完没了的企盼,好有趣,也好操心费神。”

自洁道:“你还有这些心路历程?”

振君道:“是的。告诉你几个例子吧,小时候,受运动风浪的侵袭,我家住进了农村。

那地方离集市几里路,有时仅为买一斤盐,二两油,须费个把小时,来回累得腿酸。

气恼时,我就想,有一天能住到街上去,买菜购米什么的,就在家门前,该有多好。

其实,那街只是再小不过的农村小集,只一条街。

两旁是土屋茅草房,中间一条不宽的土路,南北走向,南高北低,形成一斜坡。

遇到下雨,满街满路的泥泞。赶集人在泥土中,或着雨鞋胶靴,或干脆光着脚。

卖东西的人头戴斗笠,或披一身草衣,出售自家产品。菜担、杂货篓子也在泥地里放着。

不到中午,集市上人就散去了。

只剩下两个小小的国营的百货店和土产门市部还敞开着门。